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暑期大思政實踐走進萬年
近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紅芯圓”暑期大思政農耕文化實踐隊,深入江西上饒萬年縣,以走訪探源、講授傳播、調研訪談、田間勞作等多種方式,探尋千年農耕文化的歷史厚度與現實價值。
在萬年縣博物館與仙人洞遺址,實踐隊員們在一件件古老的陶器、石器與稻作遺存前駐足凝視,在講解員細緻入微地講述中,近距離感受稻作文明的起源與傳承。七千年前的稻米火種穿越時間而來,點燃了青年學子探尋農耕文化的熱情。大家從“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古老智慧中,思考農耕文明與當代鄉村振興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理解農耕不僅是生產方式,更是一種深厚的文化表達。
在萬年縣農科所種植基地,科研人員圍繞水稻育種技術、現代種植模式與農業科技應用進行了細緻講解。隊員們深入瞭解從傳統農耕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現實路徑,感受到農業現代化帶來的巨大變化。隨後,萬年縣裴梅鎮副鎮長曹建金爲實踐隊講授“農耕文化”萬年貢米微思政課,圍繞貢米的歷史淵源、種植特色與品牌價值,幫助隊員們深入理解貢米所承載的農耕智慧和文化意蘊,爲後續實踐活動打下紮實的認知基礎。
在萬年縣裴梅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隊開展面向兒童的農耕文化傳播活動。隊員們精心設計了稻米手工製作課程與理論知識宣講環節,通過趣味動畫、實物展示等方式,向孩子們講解稻米的生長過程和營養價值。在動手環節,隊員們手把手指導孩子們製作麥穗工藝品,並帶領大家學習《稻香》的手勢舞,讓農耕文化以直觀、生動的方式融入兒童認知世界。
爲進一步瞭解貢米文化的傳承現狀與產業發展,實踐隊專訪了萬年貢米文化傳承人程道明。程老結合自身多年從事貢米種植與推廣的經歷,分享了貢米技藝如何在代際之間傳承和創新,講述了貢米文化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隊員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堅守農耕文化背後的責任與情懷。
實踐隊還前往貢米原加工廠和貢米種植原產地,實地調研貢米的生產流程、品質把控與品牌建設情況。隊員們與當地農戶、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從中瞭解當前貢米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與潛在機遇,並整理形成了初步調研報告,爲貢米產業的保護與升級提出建設性建議,也爲自身專業發展積累了實踐經驗。
此次活動,田間地頭成爲思想轉化的課堂,農事操作成爲精神洗禮的載體,青年學子在腳踏實地中校準方向,在耕讀之間涵養初心,愈加堅定了服務“三農”、投身鄉村振興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