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優服務促消費
近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方案》中涉及的貸款經辦機構看,除了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外,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被納入其中。《方案》提出,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包括深圳前海微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方案》把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納入貸款經辦機構,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一是監管部門認可消費金融公司在個人消費貸款中的作用。二是從消費羣體來看,新市民逐漸成爲消費的主力,這些消費者高度接受消費金融公司在智能終端進行業務操作的模式和做法,是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強大支持者。
《方案》發佈後,消費金融公司積極響應。例如,招聯消費金融將依法依規積極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相關工作,助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興業消費金融將嚴格執行《方案》及相關要求,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實施工作。中銀消費金融將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確保財政貼息的政策精準直達消費者,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目前,各家消費金融機構正啓動具體操作指引等實施細則,後續將通過官網、消費金融APP等渠道發佈。招聯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招聯作爲首批入選《方案》的貸款經辦機構,將積極響應國家“國補”政策號召,全力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落地。該公司將依託數智化優勢,簡化辦理手續,確保政策紅利快速直達消費者。同時,強化風險管控,保障資金合規使用,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切實發揮金融對消費的提振作用,爲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惠民生與促消費深度融合持續貢獻力量。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消費金融公司在促消費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末,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產規模及貸款餘額分別達13848.59億元和13456.03億元,業務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成爲助力提振消費的重要金融力量。
消費金融機構應加快順應居民消費信貸新趨勢,優化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應以貼息政策爲契機,在加大消費貸款投放力度的同時,也需要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通過簡化申請流程、提升辦理效率,讓居民更便捷地獲得消費貸款。同時,圍繞重點消費領域推出定製化金融產品。在客戶營銷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識別居民消費潛力,精準匹配消費需求。(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