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林建設「新鬆町新城計畫」年整合19個都更案 賴正鎰曝10年願景

新鬆町整合地圖。圖/鄉林建設提供

鄉林建設(5531)大型都更案「新鬆町新城計劃」滿一年,董事長賴正鎰6日宣佈,短短一年內已整合19個都更案、2000名地主、約1.8萬坪土地,佔比新鬆町計劃的16%,總銷約2006億元。

賴正鎰表示,知道地主等都更等太久了,將加快整合,維持每年2至4個案的送件節奏,確保開發動能與市場競爭力,而原先預期15年的新鬆町都更計劃,因進度超前,預期最快10年內就可以完成整合11萬坪土地、預估總銷1.4兆元。

19個都更案中,又以「吉林四案」基地最大,面積約1360坪,賴正鎰表示,該案7個多月就將全街廓整合完畢,很不容易,目前已完成建築圖,正進行後續都更的行政流程,待送北市都委會審查覈可後即可申請建照。

另,「農安二案」已過都市更新事業計劃門檻並完成平面設計;「吉林七案」、「民權一案」接近都更同意門檻,準備進入規畫設計。至於首案「鄉林中山賦」現在已經蓋到五樓。

談到爲何都更整合推進速度可以如此快,賴正鎰說,周邊地主已經看到「鄉林中山賦」已經蓋起來,且房價表現還不錯,不僅即將有新房子,且爲地主保值又加值,自然能讓更多地主積極加入都更,整合能量才能像是搭上火箭般的加速前進,不僅可以讓參與都更的地主不需要再等太久,也可達到催促更多地主加入新鬆町計劃的具體效果。

賴正鎰表示,「新鬆町新城計劃」原本要分6期,15年進行,但地主意願高,且執行效率快,原本前兩年應是進行一、二期,如今進度超前,預計明年就可正式推進至三期、四期規劃,預期10年內就可以完成11萬坪的都更整合,而中山區將在「新鬆町」的帶動下,逐步形成北市最大純住宅聚落,併成爲臺北市都更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賴正鎰表示,「新鬆町計劃」希望打造一個可以代代傳承的優質家園。接下來,每一年大家都能見證新的街廓翻轉及一個純住宅核心的誕生,今天這個數字上的突破,既是讓臺北人真正看見藍圖化爲現實,也是一個翻轉街廓樣貌、重塑城市質感的里程碑。

他強調,新鬆町新城計劃絕對不同於市區傳統商住混合開發,「新鬆町」以純住宅爲核心,明確劃清與既有建築型態的差異。今年更率先響應臺北市府推動的「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將「綠容率入法」的概念融入規劃設計,打造陽臺、屋頂等立體綠化設施,讓建築猶如一棵大樹,成爲城市降溫與減碳的助力。

這項制度的最大突破,在於把過去平面的綠化思維提升到三度空間,使新建案綠化更具體、可計算,並有助於強化都市韌性,迎戰氣候變遷。爲了要求建築師創新設計,還找了兩位外籍建築師與鄉林的設計團隊同步進行規劃設計。

新鬆町新街廓示意圖。圖/鄉林建設提供

資料來源/鄉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