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炮轟蔡瀾,拍三級片起家,逼迫陳寶蓮,冒充文化人徒有虛名

2025年6月25日,蔡瀾的離世幾乎引發了全社會各界的深切緬懷。

除了喜歡作品的普通人之外,成龍、周星馳等一衆香港大咖也紛紛發文悼念蔡瀾,甚至大家還將蔡瀾追憶爲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在發文悼念蔡瀾的時候,項立剛卻做出來了與大家截然相反的行爲,直接寫了一篇文章來炮轟這位住酒店、換女友、擺排場的"文化人"。

按照項立剛的話講,蔡瀾是靠“三級片”起家的。

九十年代初,蔡瀾成立了一家叫"大路電影"的公司,專門製作三級片。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聊齋豔譚》系列,票房直接破千萬港幣,在當時簡直就是印鈔機。

可這背後,卻是一個個年輕女孩的血淚。

項立剛特別提到了陳寶蓮。

這個名字對年輕一代可能比較陌生,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她可是赫赫有名的"三級片女王"。

只是這個王冠,戴得太沉重了。

1990年,17歲的陳寶蓮參加亞洲小姐選美落選。

按理說,落選了就回歸正常生活唄,可偏偏有人盯上了這個青春靚麗的上海姑娘。

電影公司找上門來,開出了讓陳寶蓮母親眼紅的片酬——據說是六位數。

問題是,陳寶蓮當時還未成年啊!但她那個嗜賭如命的母親,二話不說就替女兒簽了合同。

籤的什麼片?《聊齋三集之燈草和尚》,一部徹頭徹尾的三級片。

而這部片子的監製,正是蔡瀾。

根據項立剛的說法,蔡瀾利用合同施壓,要求陳寶蓮拍攝各種露骨戲份,還親自指導她如何"賣弄風騷"。

一個17歲的小姑娘,就這樣被推進了深淵。

從那以後,陳寶蓮就像被貼上了標籤,一部接一部地拍三級片。

短短一年時間,她就拍了八部電影,幾乎全是三級片,什麼《我來自北京》《五月櫻脣》《奸魔》,有的片名聽着就讓人不適。

媒體給她的稱號是"三級片女王",可這個"女王"的內心,早就支離破碎了。

事實證明,從事“演藝事業”對於陳寶蓮後來的人生軌跡簡直就是一部悲劇。

她遇到了臺灣富商黃任中,這位比她大33歲的"乾爹",表面上要幫她轉型,實際上只是把她當成了玩物。

陳寶蓮愛上了黃任中,可對方身邊的女人多到數不清。

被拋棄後的陳寶蓮徹底崩潰了,染上毒癮,精神失常。

故事的結局讓人心碎。

2002年7月31日,剛生完孩子一個月的陳寶蓮,從上海一棟24層樓跳下,結束了29歲的生命。

臨死前,她還在遺書裡表白黃任中,說"寶蓮臨死仍一直愛他"。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蔡瀾只是個風雅的美食家嗎?

其實香港三級片產業的黑暗,遠不止陳寶蓮一個受害者,葉子楣、單立文這些當年的"波霸",很多都是被蔡瀾"發掘"出來的。

用項立剛的話說,蔡瀾是"連坑帶拐騙",把這些女孩推入了火坑。

不過蔡瀾自己倒是理直氣壯。

他說過,拍三級片的時候,有個賣菜的跟他說:"蔡先生,你拍的片子昨天我跟我老婆看了很高興。"

蔡瀾認爲自己是在"造福人羣"。

後來,他還從“三級豔情片始祖”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名人,滿頭白髮地談美食、談人生。

去世後,更是有一堆人出來悼念,說什麼"香港四大才子"、"一代文化巨匠"。

可他們知道嗎,這位"才子"的第一桶金,是踩着多少年輕女孩的尊嚴掙來的?

當然,也有人替蔡瀾辯護,說那是時代的產物,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責。

可問題是,即便在九十年代,逼迫未成年少女拍三級片,難道就是對的嗎?

項立剛在文章最後寫道,中華文明的核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而蔡瀾那種所謂的灑脫人生,不過是精於商業炒作,背後還有很多年輕女孩的眼淚。

這話說得夠狠,但也夠真。

一個靠剝削年輕女性起家的人,憑什麼被捧成文化偶像?一個“間接逼死”陳寶蓮的人,憑什麼還能風光地活到83歲?

其實這種事在娛樂圈並不少見。

前有韓國的張紫妍,後有日本的飯島愛,都是被這個畸形的產業吞噬的年輕生命。

她們的共同點都是出身貧寒,都有個不負責任的家人,都在最無助的時候被所謂的"貴人"盯上。

而這些"貴人"呢?他們西裝革履,談吐優雅,在公衆面前是德高望重的前輩。

可私底下,他們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最可怕的是,即便東窗事發,他們依然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博得同情。

就拿蔡瀾來說,他監製的《聊齋豔譚》系列,表面上是在拍古裝片,實際上就是在販賣女性的身體。

那些所謂的"藝術追求",不過是給色情片披上的遮羞布罷了。

而陳寶蓮這樣的女孩,她們有什麼錯?錯就錯在生不逢時,錯就錯在遇人不淑。

17歲的年紀,本該在校園裡讀書,卻被母親推進了三級片的深淵。

從此以後,她再也洗不掉身上的標籤,再也回不到正常的生活。

而陳寶蓮死後,蔡瀾接受採訪時卻能坦率地說出那句:"我不明白當初陳媽媽爲什麼要女兒籤拍三級片。"

這話說得,好像他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似的。

可如果不是他們這些人創造了這個產業,如果不是他們開出天價片酬誘惑,陳寶蓮的母親會把女兒推進火坑嗎?

說到底,這就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上游是像蔡瀾這樣的"文化人",中游是唯利是圖的家長,下游是無知懵懂的少女。

每個環節都在吸血,只有最底層的受害者在流血。

項立剛的這篇文章,就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還在緬懷"香港黃金時代"的人臉上。

什麼黃金時代?不過是建立在無數陳寶蓮的血淚之上罷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香港電影確實有過輝煌,也確實出過很多優秀的作品和藝術家。

但這不代表我們要對其中的黑暗視而不見,更不代表我們要把加害者捧成英雄。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今天的我們,已經不會再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對於過去的罪惡,我們也不能選擇性失明。

正如項立剛所說,今天在中國,靠逼良爲娼、拍三級片來裝文化人,已經沒有可能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