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張曼娟:不相關人的情勒最難受 劉克襄:努力讓自己不要倒下來

作家張曼娟(中)小時與父母合照。圖/張曼娟提供

張曼娟爲什麼會在晚上九點離家出走?劉克襄的最大恐懼又是什麼?照顧者被情緒勒索是局外人不能明白的窒息,保持自我是一門重要的課。

張曼娟出版「海水正藍」。圖爲她出版二十週年慶。本報資料照片

問:照顧老去的父母,照顧者往往會經歷被照顧者的情緒勒索,請問兩位如何面對?

張曼娟(以下簡稱張):我第一次衝出家門的原因,是因爲某次阻止父親在路上用手杖打路人,他非常憤怒,回家後說我把女兒培養到去念博士,結果她在路上對我大小聲,這個家我待不下去、我要離家出走。我聽了立刻衝到房間收行李,說爸你不要走是我的錯,我沒有臉待在這個家我走。但我走出去纔想到說,我除了這個家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淒涼,活到五十幾歲這麼努力認真的過每一天做每一件事。但現在晚上九點我一個人拿着一個小行李茫然四顧,想說我要往哪裡去。

我希望我能成爲很多獨力照顧者的精神上面的後盾,因爲我知道那種絕望感。沒有一個人願意幫你,那種感覺就覺得人生好絕望。

1994年劉克襄(左二)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圖爲他接受贈獎。本報資料照片

劉克襄(以下簡稱劉):我所遇到的情緒勒索,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階段的勒索方式,讓我常常會陷入一個比較大的困境,但我會努力不讓自己倒下來。

照顧者文學 這一代新課題

張:我覺得情緒勒索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每個照顧者都會遇到。最常情緒勒索我的就是我爸,他會告訴我我的照顧是不及格的。而我覺得我拚了命在照顧人,卻被認爲是不及格的,真的很崩潰啊。

我把照顧者文學、或者是照顧書寫,放在整個中年覺醒的大範圍裡,而情緒勒索就是中年人會遇到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必須學會,等我們需要照顧的時候,不要去情緒勒索別人。

我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完全不相關、或有一點相關的社會上的其他人,對我們這些照顧者的情緒勒索。去年夏天我父親過世,而我被診斷出氣喘病,就想趁着體能還可以的時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我家的外籍看護已待了八年,把媽媽的身心狀況都照顧得挺好的,所以我決定出去旅行。但當我在臉書上分享心得時,每次都會有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人出來說,你不是一個照顧者嗎?古人有云:父母在,不遠遊。一個作家應該爲民表率,怎麼可以做出錯誤的示範。

劉克襄把山當作「人」來書寫,他筆下的山也充滿了人文想像與感情。本報資料照片

看到這我很傻眼,我認識你嗎?我的照顧跟你有關嗎?而且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我有方啊。關你什麼事。我聽到很多照顧者的反應,都是一些不是很親的親戚、鄰居或是一些真的沒有關聯的人,會一直情緒勒索照顧者,讓照顧者覺得我做錯事。你看孔子的時代,每個人平均壽命才三十幾歲,現在我們的父母壽命都八、九十歲。等到父母不在我們纔去遠遊,我們都七、八十歲了。我覺得這種情緒勒索比父母的情緒勒索還令人難受。

劉:因爲你的書太轟動了、影響力很大。我是比較隱性的,我和媽媽合作了一本書,我寫文章配上她的插圖。但我沒有把自己的痛苦或者遇到的狀況呈現出來,我喜歡用快樂的方式呈現我和爸媽的關係。我會努力讓媽媽覺得自己也在照顧別人,讓她覺得自己不只是一個被照顧者,她也在照顧人家。

最大的恐懼 是比父母先走

問:請問兩位,照顧父母,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劉:我最大的恐懼是我比媽媽先倒下來、甚至先走了。我非常害怕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努力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好。我一週大概有兩、三天都在跑野外,或登山或健行。因爲只有讓身體處在很好的狀況,我纔有體力與智慧去面對與照顧父母。

張:我的恐懼也是一樣,尤其我是一個獨力照顧者,好幾年前就停止了做健康檢查。但我現在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處於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況。所以我的想法跟克襄一樣,我一定要想辦法活得比母親久。所以我現在會好好照顧自己,不想讓自己發生什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