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英特爾股東,特朗普"國家隊"思路,在美國走得通嗎?
8月22日消息,據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Lutnick)透露,特朗普政府計劃入股英特爾。有專家稱,這筆非常規交易可能會適得其反。
盧特尼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計劃入股英特爾,以換取該公司依據拜登政府時期《芯片法案》已被承諾將獲得的補助。此舉是政府爲提振美國芯片製造業所做的努力。
盧特尼克說:“我們出錢就應該拿到股權。所以,我們會兌現拜登政府已經承諾的資金,並以此換取英特爾的股權。”而據《紐約時報》此前報道,政府曾討論過購入英特爾10%的股份。
這筆交易可能有助於爲英特爾這家老牌芯片製造商的美國晶圓廠提供資金。這些工廠的建造和維護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但近年來英特爾芯片的需求卻在減弱。一些芯片行業專家和特朗普政府成員表示,確保英特爾的生存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爲這能減輕美國對海外芯片製造商的依賴。
但有分析師和知名經濟學家指出,英特爾與美國政府之間潛在的聯姻可能會引發利益衝突,也未必能催生出政府所期望的那種本土芯片製造業。
“讓美國政府持有企業股份,搞’逆向私有化’,這不是正確的政策。”美國傳統基金會客座研究員、特朗普2016年競選團隊前高級經濟顧問斯蒂芬·摩爾(StephenMoore)說,“這類似於歐洲的產業模式。在美國我們很少這樣做,因爲很多類似嘗試最終都失敗了。”
政府幹預的歷史
美國政府投資私營企業並非沒有先例。摩爾提到上世紀80年代名爲“合成燃料公司”的項目,這是一個由聯邦政府主導、耗資數十億美元的項目,用於投資那些從煤、油頁岩和焦油砂中生產液體燃料的公司。這一項目曾被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譽爲“我們能源政策的基石”,但到1986年便已土崩瓦解。
此後,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政府出手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救助資金,防止美國汽車製造商和一些銀行倒閉。這些資金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或過橋貸款的形式發放,其中許多資金最終都得到了償還。
最近,美國國防部還同意通過股權和貸款的方式資助美國稀土磁鐵公司MPMaterials,以擴大其生產並減少國家對中國的依賴。這筆交易理論上將爲MPMaterials提供資金,能將公司產能從3000噸提升至10000噸。摩爾認爲,理想情況下,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的這種安排應該有一個終點。他說:“協議應該是短期持股,然後退出。”
但現任特朗普政府已將其中一些公私合作推向了更深層次。今年6月,美國政府批准日本製鐵公司與總部位於匹特堡的美國鋼鐵公司合作,前提是達成一項國家安全協議和所謂的“黃金股”條款。美國政府堅持要求在美國鋼鐵公司的決策中擁有話語權,包括董事會成員任命和未來搬遷計劃。
盧特尼克表示,就英特爾而言,特朗普政府不會獲得投票權,也不會干預公司運營。英特爾發言人科裡·普福爾茨海默(CoryPforzheimer)在聲明中表示:“英特爾堅定支持特朗普總統爲加強美國技術和製造業領導地位所做的努力。我們期待繼續與特朗普政府合作,推進這些共同的優先事項,但不會對謠言或猜測發表評論。”
截至發稿前,美國商務部未迴應《連線》雜誌的置評請求。
一場“政治秀”?
資深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研究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穆爾赫德(PatrickMoorhead)表示,這筆交易短期內可能對英特爾有利。“這意味着英特爾可以在沒有太多附加條件的情況下拿到現金,”他說。
根據2022年《芯片法案》,英特爾最高可獲得78.6億美元的撥款,迄今爲止已收到22億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獲得11億美元,2025年1月又收到11億美元。但這些撥款與晶圓廠建設和產出進度掛鉤;如果英特爾未達成目標,就拿不到《芯片法案》的資金。同期英特爾在晶圓廠建設和研發方面的支出則遠遠超過了22億美元的撥款。
英特爾目前市值約爲1010億美元,較21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已經大幅縮水。本週早些時候,軟銀宣佈收購價值約20億美元的英特爾股票,這曾短暫提振了公司股價。
今年,英特爾高管層經歷了重大變動。2024年12月,在扭轉公司頹勢方面舉步維艱之後,芯片行業資深人士帕特·蓋爾辛格(PatGelsinger)宣佈卸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曾長期擔任電子設計公司楷登電子(CadenceDesign Systems)首席執行官的陳立武(Lip-Bu Tan)接任。
內部人士稱蓋爾辛格任期內耗資巨大,公司在開發尖端技術以及建設晶圓廠方面投入巨資。過去五年裡,英特爾在資本支出上投入1075億美元,研發支出高達78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用於擴大美國產能。
相比之下,陳立武則更爲審慎。他告訴員工,英特爾對最新芯片製程工藝的投資將基於“已確定的客戶承諾”,並補充說“不會再有空頭支票”。自他上任以來,英特爾宣佈取消在德國和波蘭建廠的計劃,並放緩俄亥俄州晶圓廠的建設速度。公司還計劃今年裁員15%。
本月早些時候,陳立武成了特朗普政府的靶子。特朗普呼籲陳立武從英特爾辭職。但不到一週後,特朗普與陳立武會面,又開始對他大加讚賞。
穆爾赫德認爲,美國支持英特爾至關重要,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本土芯片製造商,公司研發團隊也能與晶圓廠緊密協作。他強調,即使芯片製造公司臺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美國工廠,但其研發工作仍在臺灣地區進行,頂尖的製造工程師也被留在了總部附近。
出於上述原因以及多方面考量,穆爾赫德表示,即使美國政府開始向美國半導體行業注資,在爲本土晶圓廠配備頂尖人才方面也可能滯後。
許多問題依然懸而未決:與英特爾的交易是否會真正落地?美國政府是計劃將現有的《芯片法案》的撥款轉爲股權投資,還是另闢蹊徑?美國政府是否會試圖強迫科技公司購買更多英特爾芯片?來自軟銀和美國政府的資金或許能在短期內改善英特爾的資產負債表,但公司仍需爭取到大客戶。
穆爾赫德說,在其中一些問題有答案之前,這項擬議的投資並不能解決太多問題。“這更像是一場政治作秀,”他說。
穆爾赫德補充道:“我認爲它所達到的效果,就是讓特朗普政府能說,’拜登做的是白送錢,而我是在做交易。’”(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