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還是長效乳?食藥署擬定標準 超過這天數不能用「鮮」字
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公佈,未來將朝保存期在14天以下會標鮮乳,若超過14天則不得使用「鮮」字,待行政院正式決策下來食藥署就會配合農業部辦理。(黃敬文攝)
紐西蘭牛乳在元旦已正式零關稅來臺,進口長效乳名稱爭議,爲此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今(11)日邀請畜牧業者以及經濟部、農業部以及衛福部官員召開協調會,其中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公佈,未來將朝保存期在14天以下會標鮮乳,若超過14天則不得使用「鮮」字,待行政院正式決策下來食藥署就會配合農業部辦理。
今日的協調會除蔡易餘外,鍾佳濱、莊瑞雄、劉建國以及陳冠廷也出席發言;鍾佳濱表示,長效乳跟鮮乳的不只是文學跟科學的問題,甚至也是中文、英文的翻譯問題,其中外國的牛奶產品,頂多就標示whole milk(全脂牛乳),但進口後爲因應中文的「鮮乳」,又在前面增加fresh(新鮮的),結果本來的全脂鮮乳就變成「新鮮的全脂牛乳」。
他說,所以這個問題不解決,會讓導致消費者混淆,政府應拿出明確的標準,讓名詞跟消費者理解、生產者的認知要一致,不要任由廠商用廣告費去堆砌這些莫名其妙的修飾詞,使英文的MILK跟臺灣的鮮乳造成消費者混淆,莫衷一是。
蔡易餘則指出,我國的牛奶普遍用超高溫巴氏殺菌,過去的區分就是鮮乳跟保久乳,但近年出現新型的esl乳,有別於超高溫巴氏殺菌以超130度的高溫殺菌,esl乳會以更高的138度殺菌,但又不如保久乳把菌全部殺光,還是保有部分的菌,因此該牛乳還是會受到溫度影響,這也成爲是否也爲「鮮乳」的爭議。
他說,我國普遍以超巴氏殺菌的牛奶,在客觀條件下會有14天的保存期限,那但若是進口的esl乳卻有辦法撐到60至90天,但又還沒有到保久乳的程度,所以纔有辦法進口來臺,因此未來是否可以用加工溫度的方式區別鮮乳、esl乳或長效乳。
對此,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表示,目前確定會朝保存期限在14天以下標鮮乳,這個議題已經討論很久,如果行政院決策要以此標準區隔鮮乳,食藥署會朝這個方向來修正規定,如果保存期限超過14天,就會迴歸國際稱呼爲牛乳,就是不能用「鮮」這個字,可能會改叫長效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