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電科再迎併購 衢州發展擬攬入百億級“獨角獸”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前次併購計劃折戟一個多月後,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導電科”)再度迎來了新收購方衢州信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衢州發展”,600208.SH)。

日前,衢州發展發佈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導稀材”)等48名股東合計持有的先導電科95.4559%股份,並募集不超過30億元的配套資金。根據公告,標的公司先導電科的100%股權預估值不超過120億元。

併購標的明星股東雲集

儘管根據衢州發展的預案披露信息,本次交易尚需滿足多項條件及取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實施,且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但這場總金額或接近百億元的併購依然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據悉,本次交易前,衢州發展主要業務爲“地產+高科技投資”雙主業模式,公司以房地產開發提供穩定現金流,支撐高科技產業的長週期培育;同時,通過科技投資孵化創新動能,探索落地未來中長期發展轉型路徑。

衢州發展表示,通過本次併購,標的公司主營業務將有力充實上市公司業務鏈條,擴展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範圍,直接提供上市公司在先進新材料領域的實體制造業務發展平臺,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業務結構向硬科技實體制造轉型。

此次交易標的公司先導電科的主營業務爲PVD濺射靶材和蒸鍍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等,也包括高純稀散金屬及化合物的回收提純、製備和銷售。衢州發展在公告中稱,先導電科的產品和研發項目進度較國內同行業上市公司領先;在多款新型產品研發量產流程中處於領先地位,如新型太陽能電池用ITO靶材等。

從披露的情況看,先導電科的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既有以比亞迪和格力集團旗下格力金投通過自主管理的格金二號基金爲代表的公司投資者,也有中金先導、五礦元鼎和中建材新材料基金等知名投資方。

區域產業博弈待解

雖然有着較爲豪華的股東陣容,但面對近50家交易對方,如何平衡各方需求也成爲衢州發展不容忽視的挑戰。此前,光智科技對於終止收購先導電科的原因曾公告稱:“公司與本次交易的部分交易對方就部分商業條款未達成一致意見。”

以先導稀材爲例,作爲先導電科的控股股東,其除了是此次收購的交易對方之一,近年來還注重加碼在衢州地區的投資。衢州市官方新媒體“衢州發佈”今年2月發佈的信息顯示,先導稀材已在衢州投資三個百億級項目,旗下浙江先導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約95億元,佔地面積340畝,預計年產值143億元。

除了衢州,先導系企業還在全國範圍“多點開花”,且投資項目動輒百億元。

據報道,2024年3月,先導科技集團投資120億元建設的高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芯片產業化基地項目落戶武漢光谷;2025年5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先導科技集團在廣州共同簽署項目投資協議,先導科技集成電路核心零部件及系統總部基地項目正式落地臨港新片區;2025年7月,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與先導稀材簽署項目合作協議,標誌着百億級產業項目“先導科技集團半導體高端裝備製造西南生產基地”正式簽約落地。

另一方面,雖然控股股東已在衢州重點進行項目佈局,但作爲此次交易的核心標的,先導電科的註冊地卻已落戶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且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也是先導電科的股東之一。

據悉,2023年6月,先導電科將擬上市總部註冊地遷入徐州市高新區,成爲徐州市首家引進的全球獨角獸企業。官方資料顯示,先導科技集團投資67億元在徐州高新區落地先導電科擬上市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

更早之前的2017年,先導電科的前身先導薄膜,在成立之初便獲得了合肥產投的天使輪投資。同年12月,先導電科將總部落戶合肥。隨後的幾年裡,先導電科迅速崛起,並在2022年獲得了45億元的B輪融資。

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致函衢州發展,希望瞭解在完成收購後,公司是否計劃將先導電科的總部遷移至衢州;在未來的項目佈局側重上,又將如何在衢州和徐州兩地之間取得平衡,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業績表現波動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先導電科在經歷了多輪融資後估值快速增長,但其近年的業績表現卻並未與飆升的估值完全匹配。

從往期業績表現看,2021年無疑是先導電科的業績高光時刻,天健所審計數據顯示,該年度公司的營業收入爲17.77億元,淨利潤爲8.23億元。另據光智科技此前披露的信息,2022年至2023年,先導電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1.87億元和28.83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爲4.66億元和4.11億元。在整體營收規模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淨利潤卻持續下降。

不過,此次衢州發展披露的信息又給出不一樣的數據: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先導電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7.56億元、34.31億元和10.21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爲2.5億元、4.44億元和1.03億元。在2023年的營收數據較前次下降後,兩次披露的淨利潤數據相差超1.5億元。

雖然在光智科技和衢州發展的公告中,都明確了相關財務數據未經審計,但從先導電科的業績走勢不難看出,其在2021年和2024年的兩次淨利潤迅猛增長,似乎都與在資本市場的佈局息息相關。

2022年初,先導電科完成A輪融資,由中金資本及比亞迪領投。同年9月,先導電科宣佈獲得45億元B輪融資,創下稀散金屬材料領域的融資紀錄。2024年,先導電科通過兩手準備征戰資本市場。先是在2024年2月,公司與國信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並在江蘇證監局備案登記。隨後的2024年10月,由同一實控人朱世會控制的光智科技,拋出計劃擬收購先導電科,但最終在今年6月終止收購。

衢州發展在公告中表示,先導電科是業內少有的佔據原材料提純、產品生產以及回收複用等全產業鏈環節,並實現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先進膜材料研發生產企業。

不過,這一說法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早在2012年,先導電科的控股股東先導稀材,就曾由廣發證券保薦闖關創業板IPO,但由於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等原因,先導稀材的首發申請未獲通過。彼時,創業板發審委對先導稀材回覆稱:“公司2011年高純碲產品產能爲180噸,碲化鎘產品產能爲6噸,薄膜太陽能材料(高純碲、碲化鎘)生產線建設項目預計投產後高純碲產量達到280噸,碲化鎘產量達到190噸,產能提高較大,對原材料粗碲的需求大幅增加。粗碲主要從銅電解產生的副產品中回收製取,目前全球碲年產量爲400噸至600噸,公司原材料粗碲供應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稀散金屬分會統計,2023年全球碲產量不到1200噸,中國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70%以上。在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後,先導電科已獲授權的超300項發明專利能否助力公司在原材料方面實現充足供應,此前因“蛇吞象”而備受關注的收購計劃終止後,此次衢州發展收購先導電科的結局又將如何,本報將持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