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升格「古蹟 」 雲林盼補強事證再拚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共有31拱,全長1939公尺,72年通車時是遠東第一長橋、世界第二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周麗蘭攝)
近日有文史團體向彰、雲兩縣申請把西螺大橋從歷史建築改登錄爲「古蹟」,但彰、雲兩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維持現有文資地位,引起民衆熱議。雲林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西螺大橋有其歷史及文化意義,將與彰化縣政府共同補強文資價值新事證,讓西螺大橋成爲兩縣共同的縣定古蹟。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共有31拱,全長1939公尺,建築設計採華倫氏桁架結構系統,以水泥橋墩搭配鋼鐵桁架,紅色橋身十分醒目。1953年通車時是遠東第一長橋、世界第二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
西螺大橋近年漸漸轉型爲觀光橋樑,逢節慶舉辦時便封橋讓民衆徒步慢跑,圖爲今年9月間舉辦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路跑活動,休閒組來回一趟西螺大橋剛好4公里長。(周麗蘭攝)
橋齡72年的西螺大橋,連接彰化溪州與雲林西螺。2001年間,彰化、雲林縣府都公告西螺大橋爲「歷史建築」。
不久前有文史工作者向雲、彰兩縣申請將它的文資資格升格爲「古蹟」,但二縣文資審議委員認爲維持現有文資地位,不需要指定爲古蹟。
陳璧君表示,文史工作者提案後,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啓動文資審議會專案小組聯合現場勘查及審查會議。會勘結論認爲,西螺大橋雖在當時的建築工法上相當特別,但以目前的角度來看並非獨一無二,若要升格爲古蹟,仍需更多新事證。
她指出,西螺大橋不論是「歷史建築」或「縣定古蹟」,修繕與維護都依靠縣府資源,其實差異不大,近年縣府推動「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能感受到文史工作者與地方居民希望大橋能獲得更高規格古蹟身份的期待。
陳璧君也強調,西螺大橋若要升格爲古蹟,必須由雲林與彰化兩縣取得共識,不能由單一縣市指定,雲林縣府認同西螺大橋具備古蹟資格,但也尊重兩縣文資委員的專業,會持續蒐集相關事證,共同正視推動西螺大橋提升古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