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林氏貞孝坊古蹟龜裂!區公所:已申請補助盼原貌修復
大甲林氏貞孝坊古蹟龜裂!區公所:已申請補助盼原貌修復(白姓市民提供/合成圖)
臺中市大甲區市定古蹟「林氏貞孝坊」年久失修,有市民連假期間走訪參觀,發現牌坊出現剝落、柱體龜裂,在臉書社羣呼籲修復。大甲區公所今天表示,去年已辦理說明會,並在今年3月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補助,但經費仍未覈定,公所強調以「原貌修復、不損傷原石材」爲原則,保留歷史風貌並納入地方意見。
林氏貞孝坊始建於1848年(道光28年),爲清代表彰婦女貞節所建,關於貞節媽林春孃的事蹟可追溯到道光13年(1833年)獲頒旌額,牌坊自城南門外豎立至今逾170年,具重要在地歷史與信仰意義。
但林氏貞孝坊年久失修,有民衆在臉書社團「我愛大甲2」PO文盼望修復,發文者白姓市民說,她連假前往參拜觀音佛祖「貞節媽」,卻發現臺中市定三級古蹟嚴重毀損,出現水泥掉落、柱子裂掉,建築主體烏漆麻黑的,珍貴的古蹟卻受損成這樣,不應該好好整修嗎?
林氏貞孝坊出現毀損。(白姓市民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牌坊有剝落現象。(白姓市民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柱體損壞。(白姓市民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大甲區長顏金源表示,因牌坊局部出現剝落,公所已先以柵欄圍起,防止遊客或行人靠近,初步估算修復與設計規畫費約需60萬元,公所已在今年3月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市府相關單位申請補助,但目前經費尚未下來,因古蹟修復涉及專業評估與審議流程,得一步一步按程序辦理。
顏金源說,修復不是一蹴可幾,會以保護原貌爲優先,待補助到位就啓動後續作業,修復過程會持續與在地居民、專家溝通,並考量是否拆除周邊柵欄以拉近古蹟與社區距離。
臺中市文資處長李智富表示,林氏貞孝坊屬於公所財產,目前也由公所管理,當年是以砂岩建造牌坊,而非外界所言是水泥建材,砂岩會隨着時間風化出現剝落,經專家評估過是不可逆現象,目前修復多以加固方式維護,市府已協助公所向中央爭取補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