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未能升格古蹟 文史團體槓彰縣府
文史團體近日申請將西螺大橋從歷史建築改登錄爲縣定古蹟,彰化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卻決議維持現有文資地位,被文史團體抨擊與專業意見相左。記者簡慧珍/攝影
目前均被彰化、雲林列爲歷史建築的西螺大橋,近日文史團體同時向兩縣申請改登錄爲縣定古蹟,審查結果卻決議維持現有歷史建築地位,被文史團體抨擊與專業意見相左,彰化縣文化局表示,這是兩縣委員聯合現場勘查與審議的結果,縣府尊重學者專家的專業審議意見。
文史團體在臉書以「文化前進實驗室」爲名,公佈彰化縣文資委員會的審查意見,聲稱「以當時技術,今天來說算是簡易的鋼桁架,類似橋樑很多,甚至已呈現老舊的疲態,是可作爲時代見證,但價值性非爲多高,不需要指定爲古蹟」。
文史團體引用雲林縣政府2004年委託雲科大教授劉銓芝團隊執行的西螺大橋調查研究,顯示「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工程浩大,橋樑採華倫式桁架結構,相當罕見,對當時營建技術有相當的貢獻。西螺大橋不僅爲當時聯繫臺灣南北往來交通必經之道,建成時亦爲遠東第一大橋。」文史團體痛批彰化縣政府的說法完全與專業研究相左。
彰化縣八卦山文化協會理事長蔣敏全也表示,西螺大橋過去五分仔車在橋上通行,承載南北甘蔗、物資和人車運輸的歷史記憶,很值得登錄爲縣定古蹟。
西螺大橋北半段在溪州鄉轄區,鄉長江淑芬說,她爺爺是蔗農,小火車往來西螺大橋運甘蔗是她兒時記憶的一部分,縣政府爭取經費整修西螺大橋煥然一新,若能升級爲縣定古蹟,將有助文化觀光。
彰化縣文化局表示,針對「西螺大橋提報指定古蹟案」,彰化縣與雲林縣文化資產審議會專案小組今年9月24日聯合現場勘查及會議審議,委員認爲現今仍有多座同類橋樑存在,其獨特性與保存價值尚不足以支持指定爲古蹟,維持其「歷史建築」身分,縣府尊重專家學者的專業審議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