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兒30年推「老憨照護」!王建民籲正視雙老困境
喜憨兒基金會董事長蕭淑珍、公益大使王建民、喜憨兒基金會共同創辦人蘇國禎共同表揚憨兒資深員工,盼鼓勵老憨兒們勇敢開啓人生新篇章。(喜憨兒基金會提供)
喜憨兒基金會今年邁入30週年,長期投入心智障礙者福利與就業支持,協助超過萬名憨兒及其家庭,如今,隨着服務對象高齡化,退休後的照護問題日益嚴峻,基金會今(7)日宣佈,下一階段將聚焦推動「老憨照護」,改善「雙老家庭」困境,並邀請旅美棒球名將王建民擔任公益大使,共同呼籲社會正視憨兒老化與照護斷層。
基金會指出,心智障礙者因身心限制,常在35歲左右提前進入老化階段,當憨兒體力下降、無法自理,父母也多已年邁,形成「雙老共病」家庭,但現行照護資源卻明顯不足,全臺身心障礙人口超過120萬人,實際覈定安置名額僅2萬人,不少家屬申請日間照護機構須等待數月,讓家庭壓力倍增。
此外,許多家長因長年照護憨兒,難以建立「生涯規劃」觀念,導致退休來臨時,缺乏因應準備,陷入突如其來的適應與資源斷層,經濟層面同樣不容忽視,調查顯示,近半數憨兒家庭必須投入超過兩成家中收入照顧憨兒,隨着醫療需求增加、父母年邁,生活負擔愈發沉重。
基金會舉例,42歲的大凱是中度心智障礙者,而其媽媽已70歲,雖積極尋找合適照護機構,卻遲遲等不到名額,大凱媽媽表表示「我試着告訴他,總有一天媽媽會不見,但他無法理解,也接受不了。」這是許多「雙老家庭」的共同處境,當憨兒與父母雙雙邁入脆弱階段,卻沒有足夠社會支持接住他們。
首次成爲公益大使的王建民,也分享自身面對投手生涯退休的心境,王建民表示,那是一種不想服輸的感覺,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想站上投手丘,但身體卻不允許,因此特別能理解憨兒與家屬的掙扎,呼籲社會共同關心憨兒退休後的生活與照護需求。
爲因應挑戰,喜憨兒基金會提出「永續笑容基地」計劃,將透過智慧健康平臺與專業團隊追蹤憨兒狀況、預警老化,結合全臺實體據點,提供復健、體能訓練與志工培訓,協助老憨兒發展第二專長、維持社交與語言能力,延續參與感與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