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顧老憨兒成常態!心智障礙家庭困境多 第一社福籲社會支持
第一社福基金會坦言,每年的服務經費缺口高達5000萬,也呼籲社會大衆伸出援手,捐款支持心智障礙者服務。(第一社福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照顧心智障礙者是十分沉重的壓力,若是經濟狀況不佳,甚至沒有後援協助,除了照顧需耗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更沒有喘息的空間,對媽媽而言是難以負荷之重。據第一社福的服務資料顯示,機構的服務使用者中高達8成爲中重度心智障礙程度,主要照顧者中更超過5成的年齡高於60歲,由老人照顧老憨兒已成爲未來常態,期待促進社會大衆與心智障礙家庭彼此的瞭解與接納,打造共融共好的社會。
36歲的小俊(化名)出生即爲重度智能障礙,因父親早逝,由媽媽獨力扶養3兄妹長大,小俊從啓智學校畢業後輾轉進入永愛發展中心,因小俊對聲音較爲敏感,嘈雜的人聲或環境音會引發他焦躁的情緒,媽媽帶他外出或就醫時,他經常會和路人爆發衝突,媽媽經常要與他人道歉求和解,因此帶着小俊外出對媽媽而言壓力很大。
一直到永愛發展中心老師協助後,小俊比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外出和就醫也有中心老師陪伴與協助溝通,媽媽獲得了喘息的時間,不用一直擔心無法控制小俊發作的情況。媽媽表示永愛老師們專業又有愛的幫助,讓他們一家的生活能夠安定下來,只要小俊平平安安不與他人起衝突,就是身爲心智障礙者母親的最大願望。
3歲半的臣臣(化名)是隔隔代教養家庭,由70多歲的外曾祖母撫養,因家中經濟不佳且臣臣被通報爲疑似發展遲緩,社工觀察應該是因爲家中相處的大人僅有重聽且視力不佳的外曾祖母、失智的外曾祖父和中風臥牀的外祖父,環境刺激度嚴重不足,造成臣臣的各方面發展遠遠落後該年齡的能力。
早資中心協助後,臣臣語言能力進步飛速,現在已能完整和老師溝通,此外老師也幫助臣臣做如廁訓練,並在1個月內就戒掉了白天的尿布,減輕照顧者換尿布與購買尿布的壓力,目前也協助臣臣完成幼兒園申請等待分發通知,正式上學後更能讓外曾祖母減輕照顧壓力。
第一社福針對服務對象的家庭調查顯示,有近2成3的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家庭功能支持薄弱,沒有後援協助主要照顧者,或是由年邁體弱的長輩接手照顧心智障礙者,也讓照顧者覺得力不從心、身心難以負荷;此外,更有高達6成的心智障礙家庭爲家境清寒或中低收入戶,照顧心智障礙者需要投入全副的精力,因此照顧者常因而比一般人更難以維持在職場穩定工作,進而造成經濟不穩定的惡性循環。
第一社福基金會坦言,每年的服務經費缺口高達5000萬,也呼籲社會大衆伸出援手,捐款支持心智障礙者服務。捐款可洽第一社福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