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AI 大戰造就「996」爆肝文化 頂尖人才每週瘋狂工作100小時

矽谷AI領域實驗室正上演高壓競賽,頂尖研究人員和高層主管們把超長工時視爲常態,經常每週工作高達80至100小時。 路透

矽谷AI領域實驗室正上演高壓競賽,從Meta、Google到OpenAI等大廠到不太知名的AI新創公司,頂尖研究人員和高層主管們把超長工時視爲常態,經常每週工作高達80至100小時,擁抱「996」工作文化,只爲在追逐AI的賽道上保持領先。

在AI新創公司Browser Use,24歲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穆勒每週工作七天,有時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工作到凌晨12點或1點才就寢。他和五人團隊共同住在舊金山一處被稱爲「駭客之家」的共居空間。這種生活模式讓團隊能在半夜仍聚集在白板前,爲AI代理人激盪新想法。

穆勒和團隊實行「996」工作制。這一詞彙從中國流行起來,形容人們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六天。穆勒說,公司並不會追蹤每個人工作時間,但會希望聘用到「沉迷於工作」的人,「這就像玩電玩遊戲一樣,我們可以整天做這件事」。

對於每週長達80-100小時的工時狀況,多名頂尖研究人員把當前的AI競爭比擬爲「戰爭」。Anthropic研究科學家巴特森說:「我們基本上是在試圖用兩年的時間,加速跑完20年的科學進展。」他說,AI系統「每隔幾個月」就會發生一次大幅度的進展。

微軟、Anthropic、Google、Meta、蘋果與OpenAI等公司的高階主管與研究人員都表示,他們把自己的工作視爲歷史性時刻的關鍵,一方面要與同業競賽,一方面找尋新方法把AI推廣給大衆。其中一些菁英身價已數百萬美元,但好幾個人表示,根本無暇享受財富。

Google DeepMind特聘研究員塞瓦克說:「每個人總是在工作,強度極高,而且似乎找不到任何自然停下來的時間點。」

當Meta執行長祖克柏以數百萬美元的薪酬方案頻頻挖角頂尖AI人才後,這場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也凸顯這一小羣研究人員與高層主管,已成爲世界上最寶貴資源之一。現在,企業和這些員工都在試圖從個體身上,日復一日榨取出最多的工作產出。

據知情人士透露,有些新創公司甚至將每週工時超過80小時的期望寫入僱傭合約中。紐約一家AI公司Rilla在一份工程師職缺中描述,如果應徵者對每週在辦公室工作約70小時不會感到興奮,那就不應加入該公司。

但更多企業不需這麼做,因爲頂尖AI人才本身就被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及對新模型可能性的好奇心所驅動。

這種高壓步調主要集中在各家公司中相對小羣的員工身上,他們大多負責優化核心AI模型,或將新興功能嵌入到新產品。儘管許多人表示這讓他們疲憊不堪、壓縮到與家人朋友相處時間,卻強調長時間工作是他們的自願選擇。

塞瓦克說:「你有很多好點子,而且你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你不想讓這些想法被擱置,所以當你有空時,你就會繼續投入工作,追求其他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