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小網格織就鄉村平安網

“遊戲裡有人問你家住哪兒、爸媽幹啥的,該咋辦呀?”8月8日,在淅川縣大石橋鄉上橫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殿正與包村民警龐雷在村民黃曉波家走訪。張殿俯着身,指着宣傳冊上的漫畫,輕聲詢問黃曉波上二年級的小兒子,一旁的龐雷笑着補充:“記住啊,就像藏你的零花錢那樣,秘密要藏好!”

院子裡的笑聲伴着夏風飄散,卻勾勒出上橫溝村平安治理的生動圖景。

自2021年駐村以來,張殿協助村“兩委”構建起8個黨建網格,將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延伸至每家每戶。網格員化身“順風耳”“千里眼”,更成爲平安建設的“前哨站”,讓隱患在萌芽中化解,讓溫暖在網格里傳遞。

“萍子的病是不是又犯了,我看見她拿着刀砍自家大門呢!”今年5月,村民老李頭一句閒聊,讓正在玉米地歇晌的網格員李長興瞬間警覺。他立刻掏出手機上報支部,張殿當即吹響“應急哨”,村支書、民警火速趕到現場。此時,李彥萍的三個侄子和嫂子正反鎖門躲在室內,其兄李海洋在遠處勸說。“我這幾天忘記看着她吃藥了,你們快幫我把她送醫院去。”在衆人合力下,這場持刀風險被成功化解在門外。李長興事後感慨:“那句話就像針紮了耳朵,不報不行啊!”

黨員聯戶機制讓網格員成了村裡的“千里眼”。春分前後,村民黃俊國見村邊荒地閒置,未打招呼便開着拖拉機翻種,卻不知這塊地是胡延光家的責任田,地裡還有未採挖的山藥,兩人在地頭爭執不下。正在附近巡查的網格員胡新建立即上前:“老胡、老黃,都消消氣!動手解決不了問題!”他一邊穩住雙方情緒,一邊上報情況。張殿與村支書、包村民警迅速趕到,在田埂上圍坐調解。“老黃,種地心是好的,但得按規矩來;老胡,你的地和山藥跑不了。”最終,黃俊國承認錯誤並賠償損失,兩人握手言和。胡新建坦言:“要不是網格員在跟前,這鄰里疙瘩指不定就結大了。”

網格更是平安建設的“橋頭堡”。村裡8個網格每月開展1次入戶宣講,500餘份防詐禁毒宣傳冊被送到村民堂屋、竈邊,安全知識如春雨般滲透人心;汛期,一聲防汛令下,網格員秒變安全員,排查危房6處,豎起16塊防溺水警示牌,成功處置1起院牆倒塌、1處道路塌方險情;南陽愛心人士資助的2名211大學生,是全村的驕傲,網格員定期聯繫,跟蹤他們的學習近況……

網格之治,亦是心治;心之所至,安之所倚。如今的上橫溝村,數據在“格”中跑,風險在“網”中消。張殿以黨建網格爲梭,織就感知靈敏、行動高效的“平安網”,在青山綠水間,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鄉村篇章。(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作者: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