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媒體:科技創新讓中國佔據一方天地

來源:環球時報

西班牙《國家報》英文版7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一個計劃,通過技術創新來確保在地緣政治舞臺上的地位 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中國優先發展技術,將其定位爲提升經濟和政治實力的關鍵動力。

以機器人領域爲例,中國一家機器人公司的大樓內,一個機器人站着等待人們與它交談。每當它聽不懂或不正面回答問題時,就會提起馬拉松:“雖然我不會跑步,但我可以告訴你關於馬拉松的訓練計劃並給你建議。你最近參加過什麼比賽嗎?”

也許它對該話題的熱情與最近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活動有關。4月中國舉辦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結果,人類以較大優勢獲勝,但該活動讓我們瞥見即將到來的未來,以及中國對不太遙遠未來的願景。

在中國,技術已經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來到中國的遊客會立即注意到科技在中國無處不在。他們可以在酒店、餐館看到服務機器人,甚至看到它們與警察一起巡邏。人形機器人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儘管它並非由中國發明,但中國已在該領域處於有利地位:摩根士丹利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56%的人形機器人相關生產企業位於中國。

最近,不少機器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各地媒體上。人形機器人融合人工智能和先進製造技術,已成爲中美競爭的一部分。隨着中國在地緣政治舞臺上不斷崛起,這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場較量的結果無疑將塑造21世紀全球舞臺的實力格局。這並不是一場新的較量,技術主導地位預示着未來的經濟實力格局,影響範圍從軍事工業延伸至中美正在開展正面交鋒的太空競賽等領域。近幾十年來,中國的高速增長建立在低成本製造業生產和出口的基礎之上,但如今中國正爭取在最前沿領域佔據一方天地。

“中國亟需走在這個新時代的最前列。考慮到自身的規模、人口和發展階段,中國不能落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殷曉鵬表示,政府和企業之間開展高效合作的中國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如今中國已經趕上領先國家,甚至在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這一模式在多行業得以體現。如今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生產,不僅出口汽車,也在海外建廠並輸出技術。中國還在電池生產、光伏板和風力渦輪機等關鍵綠色轉型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由無人駕駛出租車和公交車組成的車隊正在多箇中國城市投入運營;在首批公司獲得運營許可後,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也開始成爲現實;同時,無人機送外賣業務持續發展。

除了國家媒體的關注,中國領導層也談到中國在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有一個術語——“新質生產力”可以概括這一切,它在理論上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生產力理論,又展望了技術夢想的未來。

人工智能作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中國領導層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經合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研發支出增長率達到8.7%,不僅超過經合組織平均水平,還遠超美國(1.7%)和歐盟(1.6%)的增幅。該報告強調,從絕對值來看,中國研發支出與美國的差距持續縮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3年中國研發支出達到美國的96%,而10年前僅爲72%。(作者吉列爾莫·阿布里爾,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