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臨北迴族鄉:黨建引領聚民心 涓流匯海顯真情

“我捐100元。”在五河縣臨北迴族鄉十里城村文化廣場的捐款登記處,83歲的老黨員耿家珍顫巍巍地向捐款箱內投入從布衣口袋裡掏出卷好的現金。這場由臨北迴族鄉民政事務所發起、各村組織開展的“救急難”基金愛心捐助活動,在喜慶祥和的春節期間陸續開展,募集的善款將結合上級民政部門按比例撥付的資金,爲村內因病、因災、因學等突發困難的家庭築起希望之舟。

精心謀劃架起連心橋。春節前夕,鄉黨委、政府通過召開專題會議佈置“救急難”基金的募捐籌措工作,由各村結合村情特色精心組織開展募捐工作,讓村民自發地參與到基層治理當中來。各村通過心連心微信羣、村級大喇叭等宣傳方式讓村民知曉此項工作的意義,各村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在增加節日喜慶祥和的氛圍的同時,吸引村民前來觀看對“救急難”基金的工作意義進行再次宣傳。

多元參與共繪同心圓。在十里城村捐款首日,村文化廣場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在外打拼的村民王璠,當天從外地趕回來捐出2000元;老黨員、村內種糧大戶、村內辦企業的老闆、普通村民等紛紛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更令人動容的是,在外務工過年不能回鄉團圓的村民通過心連心微信羣遠程參與,20元、50元、100元的轉賬提示音此起彼伏。“錢不分多少,都是鄉親們的心意。”村黨支部書記顧成玉指着公示欄上的捐款明細說。春節期間像十里城村這種募捐情況在臨北迴族鄉其他村每天都上演。

陽光操作築牢信任基。“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十里城村監督委員會主任李峰表示。這些募集的資金將結合上級財政撥付的資金統一由鄉“三資”中心進行管理。各村通過嚴格的程序進行申請,爲村內因病、因學、因災等各種突發困難的家庭提供幫助。

這場由臨北迴族鄉試點,帶着泥土芬芳的愛心接力,不僅緩解了困難羣衆的燃眉之急,更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救急難”基金籌集的不僅是資金,更是鄉村振興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下一步,該鄉將持續探索做好基層治理工作。(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