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後院雞羣,是否需擔心禽流感?
就算你沒在後院養雞,只要你知道後院養雞這回事兒,你可能就聽說過禽流感(AI)。
大家通常把它叫做禽流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會影響家禽、野生鳥類,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影響哺乳動物……包括人類。
最近禽流感病例增多,大家都很擔心,你要是跟我們一樣,肯定也有不少疑問。禽流感是如何傳播的?它會帶來哪些風險?如果動物出現症狀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以及我們如何保護我們的雞羣和家庭?我們請教了幾位專家來答疑解惑,解讀相關科學知識。
首先,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這些病毒主要通過與受感染的鳥類、它們的糞便或被污染的表面直接接觸而傳播。其中有一種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這毒株可厲害着呢。
獸醫學博士米歇爾·霍金斯(Michelle Hawkins),他是加利福尼亞猛禽中心的主任,也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學院鳥類與外來動物醫學及外科的教授,他解釋說,這種疾病通過呼吸道傳播、糞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如衣服、鞋子,甚至汽車輪胎)傳播。水禽,如鴨和鵝,是已知的這種疾病的攜帶者和自然宿主。事實上,它們即使沒有表現出症狀也能傳播病毒。
“流感病毒在水禽體內聚集,並且它們經常通過水禽傳播,”霍金斯博士說。“它們大多從沒表現出病症,但會攜帶病毒,通過糞便把病毒傳播到環境裡,畢竟水禽的糞便可不少呢!”
霍金斯博士強調,禽流感可通過氣溶膠顆粒傳播,這意味着攜帶病毒的染病禽類可通過空氣傳播病毒。
“這個50美元(此處可能是指比較生僻、價值50美元諮詢費之類纔會得到的)的獸醫術語是‘污染物’,”她告訴我們。污染物在傳播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人們會在不經意間將病毒從受感染的環境帶到他們的禽羣中。像20世紀90年代賓夕法尼亞州爆發的病例就凸顯了禽流感如何通過共用設備和人員在農場之間迅速傳播。
“我在讀獸醫學校的時候,賓夕法尼亞州爆發了一次禽流感,”霍金斯博士解釋說,“當時有一家公司擁有養雞場和火雞場。由於卡車在這兩個養殖場之間往返,兩個養殖場都被感染了。所以,我們知道它(病毒)是可以傳播的。
禽流感被歸類爲人畜共患病,這意味着它有可能從禽類傳播到哺乳動物。美國禽類病理學家協會的代表兼成員凱·拉索博士指出,禽流感已經發生了幾起重大的溢出(傳播到其他物種)事件,感染了家貓等哺乳動物,這些家貓是在食用了被污染的生奶或感染的禽類後感染病毒的。
霍金斯博士說:“與狗相比,貓似乎確實更易受感染。”
雖然人類感染的情況很少見,但在過去的疫情爆發中有過致命病例,尤其是在亞洲。
霍金斯博士警告說,當多種禽流感毒株在動物體內混合時,它們會重新組合其遺傳物質,有可能產生新的毒株,從而增加感染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風險。
霍金斯博士說:“這種重新組合很可能就是現在這麼多不同物種受到影響的原因。去年在巴塔哥尼亞,象海豹去那裡產仔和再次繁殖,我認爲去年沒有一隻幼崽存活下來。這完全出乎意料。他們原本擔心企鵝;突然之間,卻是象海豹(受到了影響)。
這就是爲什麼人們非常擔心人工智能會融入人類(社會)的原因。美國目前正在流行的包括H5N1和H5N9在內的病毒株,因其有可能演變成更危險的變種而正受到密切監測。
禽流感表現出一系列臨牀症狀,這使其很難與其他禽類疾病區分開來。這也取決於動物種類。例如,貓往往有很高几率出現神經症狀。另一方面,奶牛會在牛奶中攜帶病毒。“它們產的奶有些怪異,大約需要30天才能將奶牛體內的病毒清除。”霍金斯博士解釋說,“但它們正在清除病毒,這是我們之前沒想到會發生的。”
至於雞和其他家禽,魯索博士着重指出了以下症狀:
散養家禽的飼養者應該密切觀察家禽是否有這些症狀,如果懷疑感染禽流感就應立即採取行動。“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雞羣之間傳染性很強,在初次接觸後的短短几天內就能使雞羣死亡。”魯索博士說。
如果一隻散養雞出現禽流感(AI)症狀,必須馬上行動,保護雞羣裡的其他雞,防止疾病進一步傳播。魯索博士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因爲家禽在死前會大量排出病毒,通過安樂死來控制通常是防止大面積感染最有效的辦法。霍金斯博士承認,對散養雞的主人來說,殺光整個雞羣這個前景很讓人痛苦。
魯索博士也有同感,他說:“如果檢測顯示你的雞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那就通過安樂死雞羣來控制病毒。我知道這對很關心自己雞的雞主人來說是個艱難的情況。但考慮到這種疾病的性質,這對保護你和你的鄰居是必要的。”
預防後院雞羣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魯索博士和霍金斯博士提供了以下關鍵建議:
寵物主人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因爲禽流感可感染家養動物,特別是貓。魯索博士和霍金斯博士建議:
雖然美國沒有家禽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苗,但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潛在的解決方案。人類預防禽流感的最佳方法是儘量減少與受感染鳥類的直接接觸、保持警惕、監測家禽的症狀和行爲變化、遵循安全指南並採取積極的生物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