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會晤One World總監 拓展人權影展國際合作
文化部長李遠在布拉格街頭的行動藝術裝置即興留下自畫像與「TW」簽名,象徵臺捷文化交流的新頁。(文化部提供)
11日至13日在捷克音樂博物館舉行「寶島之聲—2025捷克巡演」,活動包含《寶島辦桌》音樂劇場、歌仔戲工作坊與文化講座,文化部長李遠(左起6)親赴現場鼓勵團員。(李侑珊攝)
文化部長李遠訪問捷克,特別將電影作爲文化交流的重要議題。11日上午,他與中歐最大的人權影展「One World國際人權影展」節目總監波什圖爾卡(Tomáš Poštulka)會面,波什圖爾卡盼與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合作,並將以「世界人權電影節網絡」(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會員的角色,邀請臺灣加入該組織。目前已有超過60國參與,若能成行,有助提升臺灣在人權電影領域的能見度。
波什圖爾卡介紹,One World影展由捷克最大非政府人權組織「People in Need」於1999年創辦,致力引介全球關注人權的紀錄片。影展初期以紀錄片爲主,近年則擴大至劇情片。規模上,每年放映約90部長片、10部短片及10部VR作品,臺灣作品如《九槍》、《金門》及VR《無法離開的人》都曾入選,去年更在衆議院放映記錄臺灣政治處境的《看不見的國家》,引起捷克政界高度關注。
曾任「臺北電影節」創始主席的李遠表示,上任後積極擴大「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結合國家人權博物館、中正紀念堂等資源,並新增社會組與青年組徵件,希望有朝一日成爲繼金馬獎、臺北電影節後的第三大影展。
李遠說,臺灣與捷克皆有複雜歷史背景,他以《看不見的國家》等紀錄片突破億級票房爲例,強調紀錄片不再只是小衆,關鍵在於是否能觸動集體情緒。他認爲,人權是普世價值,也是臺捷乃至世界最佳的交流主題,透過環境、語言等議題的延伸,能讓人正視過去較少面對的歷史與現實。
波什圖爾卡認同這樣的觀點,並承諾分享籌辦大型國際人權影展的具體經驗。他也再次強調,希望臺灣加入「世界人權電影節網絡」,有助臺灣影展在國際上獲得更大關注。
文化部也說明,9月的捷克正掀起「臺灣文化」風潮,除了故宮特展外,「風潮計劃」支持的臺灣國樂團,11日至13日在捷克音樂博物館舉行「寶島之聲—2025捷克巡演」,活動包含《寶島辦桌》音樂劇場、歌仔戲工作坊與文化講座。李遠親赴現場鼓勵團員,同時也在布拉格街頭的行動藝術裝置即興留下自畫像與「TW」簽名,象徵臺捷文化交流的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