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走資”第一大騙案 涉130億
(原標題:穩定幣“走資”第一大騙案 涉130億)
穩定幣概念炙手可熱,卻引起監管上的疑慮。內地近日便爆出涉及穩定幣走資的第一大案,一個名爲“鑫慷嘉”的平臺,利用杜拜石油、大數據、USDT穩定幣等諸多概念,再加上日息2釐招徠,導致多達200萬會員淪爲苦主,涉款130億元人民幣。相較於同類型龐氏騙局,這單案最特別之處是騙徒要求所有會員使用USDT“入金”,藉助穩定幣的自由流通、去中心化特色,輕易把鉅款調到海外,令執法當局難以追查。
200萬苦主 收割130億
“鑫慷嘉”於2021年在貴州創辦,對外標榜爲“杜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中國分站”,並聲稱與央企中石油(00857)達成5年戰略協議(實際上只是向該央企採購石油設備),藉此吸引公衆投資。該公司宣稱利用獨特的大數據技術,在中東進行黃金、石油、外匯的期貨交易,可賺取高額回報,最高達到日息2釐;例如會員投資10萬美元,每日可賺2000美元,每月利潤就達到6萬美元。
與此同時,“鑫慷嘉”設立兵團式9級架構制度,類似傳銷公司或保險公司。一個會員推薦9人入會便可升級爲“排長”,不只可獲180美元獎金,還將得到每月90美元保底薪酬。對上還有“連長”、“營長”、“團長”等崗位,一直到最高級的“司令員”,推薦獎金及保底月薪分別達到7500美元和1.2萬美元。
憑着獨到概念、超高回報、層壓式制度三大殺着,“鑫慷嘉”於短時間內發展迅速,擁有多達200萬會員,遍佈大江南北,累計“吸金”130億元人民幣。但該平臺剛於6月底爆雷,會員們突然發現無法“出金”。最過分的是,“鑫慷嘉”創辦人黃鑫還在會員微信羣組留下一段話:“同志們好!我是黃先生。我已經在國外了。每個人的智商與他們的財富是相匹配的。因爲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讓你們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你們不屬於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希望你們能感謝我。感恩我。銘記這次的我賜給你們的教訓。”
表面看來,今次事件屬於典型的層壓式龐氏騙局,近年來可說屢見不鮮。舉例說,在該“雞棚”搭起的初期,不少會員都表示真的能提取回報,他們遂介紹更多親友入會,一傳十、十傳百,令這個“棚”愈搭愈大。到最後,等到時機成熟,主事的騙徒便磨刀宰羊,一次過捲款逃之夭夭。
然而,相較於同類型騙局,“鑫慷嘉”還有一個新穎之處,就是使用USDT(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美元穩定幣)爲投資單位,要求所有會員在“入金”前先把人民幣兌爲USDT;同時,該平臺的內部計價、利潤回報及“出金”同樣以USDT爲單位。
值得留意,儘管內地當局自2021年起已禁止所有加密貨幣交易,穩定幣亦不例外,但一個散戶若只是把小額資金兌爲USDT,總能找到門路,不容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再者,“鑫慷嘉”亦會爲會員們介紹可用的USDT兌換平臺。
對“鑫慷嘉”來說,全面使用USDT至少有三大好處。首先,這讓該平臺再添一層賣點,令會員們覺得自己正在使用美元進行投資。此外,“鑫慷嘉”直接收到大量會員以USDT“入金”,能夠集腋成裘,毋須自行把鉅額人民幣兌換,有助避免監管部門警覺。同時,鑑於USDT本身在國際上自由流通,該平臺輕易可把資金調到世界任何地方,令執法當局難以追查。
以今次事情爲例,據區塊鏈資料顯示,在6月26日“鑫慷嘉”爆雷前夕,該平臺把18億枚USDT(相當於18億美元或129億元人民幣)分爲12批次,轉移到3個新地址。基於USDT作爲加密貨幣之去中心化特色,這筆鉅款只要透過暗網再洗幾次,便能變成“白錢”,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調配及使用。
監管機構必須道高一丈
作爲比較,內地以往的同類騙局使用人民幣爲單位,騙徒即使呃到百億元鉅款,仍須費盡思量把這筆錢調到海外才算大功告成,在走資過程中亦更容易引起當局察覺以致事敗。相反,“鑫慷嘉”使用USDT爲單位,走資無疑簡單得多,只需在加密錢包按幾個鍵,一秒之間便搞掂,這在某程度上也令騙案更容易成功。
“鑫慷嘉”事件亦再一次證明,最擅長快速學習新興事物的其中一種人可能是騙子,皆因他們只要快人一步便可望賺取巨利。無論如何,隨着“魔高一尺”,監管當局有必要“道高一丈”。各地政府致力推廣穩定幣固然不甘後人,但在監管方面也必須追上形勢,包括加強制度防範及教育宣傳,在發展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方能避免穩定幣市場淪爲罪惡溫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