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納管 專家點出三優勢

根據幣安研究院報告指出,去年穩定幣不僅市值突破2,040億美元新高,交易量也創5.62兆美元新高、年成長53%。圖/美聯社

金管會於虛擬資產專法草案揭露納入穩定幣監管,並與中央銀行一同監理,對此,專家點出,穩定幣納管有三大好處,包含消費者保護、提升市場的信賴度,及產業監理與發展的明確性,但對比日本已有日圓穩定幣誕生,未來臺灣發展出與當地貨幣掛鉤的穩定幣是否成趨勢有待觀察。

根據幣安研究院報告指出,去年穩定幣不僅市值突破2,040億美元新高,交易量也創5.62兆美元新高、年成長53%。幣安亞太區域團隊代表何軒榕表示,該數據顯示穩定幣在匯款、交易和支付等用途的成長,且該成長趨勢仍在發展中。穩定幣其中一個核心應用場景是能讓民衆便於進入虛擬資產市場,因此樂見臺灣主管機關將穩定幣發行及管理納入監理。觀察國際上對穩定幣的監理,可特別關注包含管理穩定幣發行商的營運風險及財務穩定性、穩定幣與既有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的整合、如何在交易市場上擁有足夠流動性,以及教育民衆理解穩定幣的特性和支付差異。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凱君說,穩定幣納管爲市場帶來的優勢在於讓資訊更透明化,進而提升消費者保護與市場信賴度。如目前市場上流通量最高的穩定幣爲泰達幣,發行商聲稱每發行1泰達幣,會保留1美元資產儲備,但市場仍有疑慮,因此有人戲稱「是否有足夠儲備要等到發生擠兌才知道」,顯示適度監管減少潛在風險實有必要性。

若讓虛擬資產生態系更加完整,使交易更頻繁、產品與服務更齊全,穩定幣可能扮演關鍵角色。雖然比特幣也可作爲交易媒介,但由於價格波動大,商家接受度較低,相較之下,穩定幣兼具去中心化的匿名特性,又因與法幣掛鉤而能避免價格劇烈波動,爲去中心化金融發展中的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