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轉診至醫學中心加收五成部分負擔 醫界籲配套家醫制度培養分級觀念
爲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最快於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百分之五十部分負擔」措施。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建議以「家庭醫師制度」作爲核心配套,讓民衆都先到基層診所看診,有需要再轉診。報系資料照
爲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最快於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百分之五十部分負擔」措施。不過民衆反映不清楚自己狀況是小病還大病,若真的不慎誤闖遭加收會不會變相在懲罰病患。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若要真正落實分級醫療,應重新檢討轉診制度設計,並以「家庭醫師制度」作爲核心配套,讓民衆都先到基層診所看診,有需要再轉診。
林應然表示,健保在最初設計時即以分級醫療爲原則,規畫醫學中心部分負擔50%、區域醫院40%、地區醫院30%、基層診所20%,希望透過費用差距引導病人依照病情選擇適當層級就醫。不過,當年因醫界擔心影響看診量,最後無疾而終,並未徹底執行收取部分負擔,導致制度無法真正發揮分流效果。
若要重啓分級精神,需要有良好的配套措施,林應然說,總不可能在醫院內各科門診派員協助判斷是嚴重還是不嚴重,若不嚴重的病患請他離開,誰要當這樣的「壞人」承擔責任。因此建議可以仿造國外「家庭醫師制度」,一般生病後由家庭醫師先看診,若判斷需要轉診,再拿轉診單到大醫院看病。
不過此舉會不會造成就醫延誤,林應然認爲,若家庭醫師制度完善,病患若經醫師判定病情緊急,可立即轉診或送往急診處理。急診本就有檢傷分類機制,可依重症程度決定負擔比例,真正緊急個案不會受影響。反而目前急診壅塞的主因,是「該住院卻無法入住」的病患滯留急診,與輕症患者無關。
林應然指出,加上目前醫院檢驗檢查費用多由健保全額給付,讓民衆認爲即使爲一般感冒,也傾向直接前往醫院就診。「病人覺得只多付幾百元,卻能做數千元檢查,自然覺得不虧」,因此建議應同步調整部分負擔結構,拉大層級差距,不然現在就是多個幾百元,卻享有高級檢查還不用付錢,根本不痛不癢。
林應然說,除了教育民衆要有分級醫療觀念外,以制度化的轉診流程與明確費用差異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