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兇手悄悄潛伏 亞洲將成重災區 NG習慣快改
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兇手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胃痛、胃脹,小心是幽門螺旋桿菌再作怪。醫師張家銘分享研究指出,全球2008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世代中,未來將有高達1560萬人罹患胃癌,76%是因幽門螺旋桿菌導致,亞洲正是重災區。他也提醒,共用杯筷、愛吃生食、喝未煮沸的水,都是高風險習慣。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指出,2025年發表於《自然醫學》的一項研究推估,全球2008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人中,將有1560萬人會罹患胃癌,其中76%是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 該研究最讓人警惕的部分,這些未來胃癌的個案有2/3集中在亞洲。
張家銘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CagA蛋白,會悄悄開啓發炎開關,讓胃一直處在發炎狀態。此外,還會誘發大量活性氧,破壞DNA、產生突變,尤其是關鍵的p53抑癌基因,被破壞後等於失去了剎車器,癌症也就在這個時候悄悄成形。
張家銘說,胃黏膜的屏障崩壞,正是癌細胞擴散的第一步。原本胃黏膜有一層緊密的保護網,靠着ZO-1這些蛋白把細胞拉得緊緊,但幽門螺旋桿菌會偷偷鬆動這些鎖鏈,讓細胞間出現破洞,癌細胞更容易擴散、轉移。
想要遠離疾病,就要從日常生活着手。張家銘指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透過口口傳染或污染的食物、水源來傳播,共餐時要使用公筷母匙,別共用筷子、杯子或牙刷;外食時避免生食以及來路不明的食材,飲水務必煮沸或選擇瓶裝水。
張家銘提醒,若家人有感染記錄,其他人最好也要安排檢查。此外,有胃癌家族史、曾罹患胃潰瘍、長期消化不良的人也要定期檢查,一旦感染,就要透過抗生素與胃藥搭配根除,多數人都能成功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