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5危險因子 醫揭「幽門桿菌」真正可怕之處

▲黃軒表示,胃癌不是「一刀致命」,而是「步步進逼」。(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高鹽飲食、抽菸、酗酒、醃製品、家族病史都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而「幽門螺旋桿菌」只是第一層敵人,真正可怕的是它留下一地廢墟與潛伏的炸彈。

黃軒在臉書說,有病人詢問,「爲何我明明乖乖用藥,殺了幽門螺旋杆(Helicobacter pylori),爲何最終還是會得胃癌?」

黃軒表示,這真是心中的納悶,他整理一下文獻資料,你以爲「殺菌成功=高枕無憂」?錯了!幽門螺旋桿菌只是第一層敵人,真正可怕的是它留下一地廢墟與潛伏的炸彈;幽門桿菌不是「結局」,只是「序章」,幽門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一級致癌物,根據《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的研究,每年約有89%的胃癌病例與此菌有關。

黃軒提到,但問題來了,爲什麼有些人早就殺光幽門桿菌,卻還是不幸患上胃癌?原來幽門桿菌走後,胃裡留下的是「焦土」,想像一下幽門桿菌在胃裡待上10年、20年,早就讓胃壁變得千瘡百孔。

黃軒說,根據《Cleve Clin J Med.》期刊的研究,長期感染後,會導致胃黏膜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這些就是胃癌的前哨站;更殘酷的是,即便你把幽門桿菌殺了,這些病變不一定會逆轉,尤其在中老年族羣更是難以修復。

黃軒表示,胃癌不是「一刀致命」,而是「步步進逼」,《N Engl J Med.》一篇研究指出,胃癌的進展像走樓梯一樣,「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而幽門桿菌只是開啓這條路的「鑰匙」,殺了它只是把門鎖起來,但門後的樓梯已經存在。

黃軒提醒,除了幽門桿菌之外,別忘了,你的生活還包括「高鹽飲食、抽菸、酗酒、醃製品、家族病史」,這些都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而不是隻有幽門桿菌;根據《Gastric Cancer.》一項研究在50歲以上的民衆中,哪怕已經殺菌成功,但如果同時合併胃黏膜萎縮或腸化生,其罹癌風險仍然偏高。

黃軒指出,殺菌後不是解脫,還要定期追蹤!日本與韓國等國已將胃鏡列爲國民定期檢查項目,特別是以下情況者,40歲以上、有幽門桿菌感染病史、家族曾有人罹患胃癌、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病變紀錄,這些人即使已殺菌,也建議每1-2年定期做胃鏡檢查。

黃軒分享幾個實用的建議:

1、定期胃鏡檢查

別嫌麻煩,這是揪出胃癌早期線索的最佳武器!

2、健康生活習慣

少抽菸、少喝酒、多吃蔬果,讓胃有個舒服的環境。

3、家族史要注意

如果家裡有人得過胃癌,或你長期有胃病,千萬別掉以輕心。

黃軒提到,胃癌生成是長期慢火煮蛙式的變化,要真正預防胃癌,不只是殺菌,更要提早發現胃部病變,追蹤觀察,積極調整生活習慣,你的胃值得更細緻守護,從今天開始給它一點關心,可能就是你多活10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