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光幽門螺旋桿菌 女仍罹患胃癌 醫嘆:少做1事

醫師提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史者,要定期做胃鏡追蹤檢查,以減少罹患胃癌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幽門螺旋桿菌是誘發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分享有一名女子得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乖乖完成除菌治療,最後卻還是得了胃癌,讓女子非常不解,他解釋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壁,除菌不一定能逆轉,感嘆女子除菌後未定期做胃鏡追蹤,因此未能及早發現癌症病變。

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有些幽門螺旋桿菌患者,就跟上述婦人一樣,以爲殺菌成功,等同於高枕無憂,其實錯了,幽門螺旋桿菌只是第一層敵人,真正可怕的,是它留下的一地廢墟與潛伏的炸彈,「胃底敵人其實藏很深」。

黃軒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已被世衛組織列爲一級致癌物,近9成的胃癌病例與此菌有關,根據一項刊登在《Cleve Clin J Med.》期刊的研究,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會導致胃黏膜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這些就是胃癌的前哨站,即便殺光幽門螺旋桿菌,這些病變不一定會逆轉,未來仍有機會罹患胃癌。

黃軒指出,除了幽門螺旋桿菌之外,高鹽飲食、抽菸、酗酒、嗜吃醃製品、有家族病史等,也都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接受除菌治療後,患者依舊要少抽菸、少喝酒、多吃蔬果,讓胃有個舒服的環境。

黃軒表示,日、韓等國家,已將胃鏡列爲國民定期檢查項目,建議以下4個族羣,包括40歲以上、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史、有胃癌或有慢性胃炎家族史、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病變病史者,即使已完成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也應每隔1至2年做胃鏡檢查。

黃軒表示,胃癌的生成,是慢火煮蛙式的長期變化,要真正預防胃癌,不只是殺菌,更要提早發現胃部病變,定期追蹤觀察,積極調整生活習慣,多花一點心思,可能就是多活10年的關鍵。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