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築牢法治之基

近年來,安徽省加速推進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築牢法治之基,加強新興領域的立法是應有之義。

爲此,安徽省積極建立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的快速響應機制,增強政府立法與人大立法的協同,綜合採取專班等形式,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立法,爲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法治領航

謀劃產業發展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2017年5月,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安徽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條例》,從規劃引領、科技創新、企業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提供強大動能。202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了43.6%。

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先導力量。2024年9月,安徽省以決定形式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決定》,用17條具體舉措,明晰未來產業的界定,突出未來產業的發展原則和培育重點,構建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良好生態。

法治驅動,助力重點產業開新局。2023年12月,出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發展條例》,立足安徽省實際,從突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前瞻引領、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建設智造生態、深化新能源汽車場景應用等方面,爲打造“智車強省”提供法治支撐。

2025年1月至5月,全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爲123.57萬輛、61.33萬輛,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2.7%,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23.8%,汽車出口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21年制定《安徽省大數據發展條例》,採取統籌數據資源管理、培育數字產業集羣、建立數據產權交易機制、強化安全管理等措施,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爲建設數字江淮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4859家,營業收入1.2萬億元,年均增長12%。

據瞭解,2025年7月,安徽省出臺《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完善立法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2025年,在“新春第一會”上,省委、省政府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爲主題,強調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爲強化科技創新制度保障,打造安徽創新金字招牌,2021年5月,安徽省制定《安徽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推動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區域創新等聯合發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

2024年,安徽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8.2%,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15家、總數23家,80%以上的省科技攻堅項目由企業牽頭,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比重81.3%。

圍繞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2025年7月,出臺《安徽省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提出共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要創新平臺,從基礎研究合作、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協同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創新生態。

爲推動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2022年,安徽省先後修訂《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引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方面,2025年,安徽省正在推動制定《安徽省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機制,強化新興領域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深化知識產權賦權改革,構建知識產權全方位保護體系,推動安徽省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

持續供給

織密發展保障網絡

爲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以及功能型無人車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的管理,統籌規劃建設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合肥市出臺《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促進條例》,明確交通違法和事故的處理規則,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商業應用、創新發展提供較爲全面的制度支撐,爲產業發展開闢路徑。目前,合肥市已集聚6家整車企業,多種造車形式“全滿貫”,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000公里。今年1月至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46.6萬輛,增長21.6%。

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提質增效,全省各市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加強立法,爲新興產業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蕪湖市作爲中部6省中唯一一個規劃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區域,在全國率先出臺《蕪湖市建設算力中心城市促進辦法》,立足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算力應用、算力產業培育、算力安全等方面,全力保障“東數西算”蕪湖數據中心集羣建設。

據統計,2024年,合肥、蕪湖對全省汽車產業鏈增長貢獻率合計74.8%,全省智能算力1.6萬P,增長130%。

着眼於構建先進的光伏產業生態體系,滁州市制定《滁州市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條例》,重點對產業規劃佈局、產業鏈招商、協同發展配套儲能產業、推進綠色製造等予以明確,以法治賦能光伏產業鏈鍛長補短。

與時代同頻,與發展共振。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將繼續堅持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持續加強高質量立法供給,開展完善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法規制度研究,充分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多“安徽樣板”。(通訊員 彭繼友 張海嬌 記者 李曉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