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工作多年,卻還在用“學生思維”做事?
你明明已經工作三年五年了,可每次領導佈置任務,你第一反應還是像小學生一樣回覆:“好的,我儘快完成!”然後埋頭苦幹,生怕交晚了被批評。
你明明已經是個職場老手,可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怎麼解決”,而是“該問誰?”就像當年的你坐在教室裡,舉手等老師給答案。
更可怕的是,你習慣了“被評價”:領導誇一句,你開心一整天;領導批評幾句,你難受到失眠。你的情緒,永遠被別人牽着走。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跳出職場的巨大陷阱,也就是“學生思維”
正文:
01 哪些行爲是典型的“學生思維”?
1. “做題家心態”:只會答題,不會出題
學生時代,問題都是老師出的,答案都是標準化的。但職場裡,真正值錢的能力,是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能力。
同事抱怨流程繁瑣,你想的是“忍一忍”;高手想的是“怎麼優化它?”
領導說“這個項目你來負責”,你等着他給詳細指示;而真正的職場人,會主動梳理目標、資源、風險,直接拿出方案。
職場不是一場期末考試,也沒有老師會來給你劃重點,有的只是利益相關方。
2. “好學生陷阱”:追求完美,害怕犯錯
你總想把方案打磨到100分纔敢提交,結果錯過了最佳時機,被對手捷足先登;你不敢挑戰領導的想法,哪怕明知有漏洞,也要硬着頭皮執行。
但現實是:你的方案不是作業,而是價值交換的貨幣,職場上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方案,只有80分的方案加上不斷優化迭代。
3. 用努力感動自己:只爲博得老闆的認可
你加班到深夜,朋友圈發一張電腦照片,配文“奮鬥的青春”。可老闆只會看結果,你的“辛苦”,如果不能兌換成實際價值,就是無效努力。
02 如何戒掉學生思維?
1. 從“執行者”變成“發起者”
下次接到任務,別急着說“好的”,先問:“爲什麼要做這個?最終目標是什麼?”
定期主動提出:“我發現XX問題,建議這樣解決……”(哪怕不成熟)
2. 用“試錯”代替“怕錯”
把“絕對不能出錯”改成“先完成,再優化”。
犯錯後,別急着道歉,而是說:“這次學到了XX,下次我會調整成XX方式。”
3. 建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別再問“領導滿意嗎?”,而是問:
我的工作給公司帶來了什麼實際影響?
如果明天我離職,哪些事會因爲我的離開而停擺?
03 最後說點扎心的
我曾經也是“好學生思維”的重度患者。大學畢業剛入職場時,我也常常加班做方案到凌晨,以爲只要聽話、努力就能升職,結果發現:職場獎勵的不是“乖”,而是“敢”。
創業後更明白:這個世界正在狠狠懲罰“只會做題的人”
老闆不需要“答題機器”,需要能獨當一面的左膀右臂;
客戶不爲你的“辛苦”買單,只爲你的“價值”付費。
成年人的生存法則:不是“等別人安排”,而是“主動創造戰場”;不是“求老師打分”,而是“自己定義勝利”。
完!!
來源 | 貓的遠方(ID:gh_2a1d04be9071)
作者 | 貓的房東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