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比亞迪/小鵬/理想等17家車企集體縮短供應商賬期至60天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李姝

編輯|丁廣勝

6月10日晚間,東風汽車、一汽、廣汽集團三家車企官宣承諾以不超過60天的供應商賬期,保障供應鏈資金高效週轉。24小時內,比亞迪、賽力斯、吉利、長城、小鵬、小米汽車等14家主流車企火速跟進。截至發稿,累計17家車企加入這場中國汽車工業史上規模最大的賬期自律行動。(本站科技根據各家車企宣佈時間線,整理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和北汽均宣佈,除了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外,還不採用商業承兌匯票等增加供應商資金壓力的不合理結算方式。

此次多家車企的行動,與今年3月17日修訂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密切相關。該條例於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

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應當按照行業規範、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並及時支付款項,不得約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爲向中小企業支付款項的條件或者按照第三方付款進度比例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該政策直擊汽車產業鏈痛點。近年來,汽車行業 “內卷式” 競爭凸顯,部分整車廠爲降低成本,通過延長付款週期、強制供應商降價等方式向上遊傳導壓力:一方面以拉長賬期轉嫁資金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強制降價擠壓供應商利潤空間,形成典型的成本轉嫁型競爭模式。

據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比亞迪向上遊供應商付款的平均週期爲127天,上汽集團的付款週期爲164天,吉利控股爲127天,長城汽車爲163天,長安汽車則高達205天;理想和蔚來分別是165天和195天。

據央視新聞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企業主動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社會責任與企業擔當的體現,對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