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籲調整門急診住院比率 專家曝1原因恐讓急診更塞

衛福部昨天第三度舉行會議,研擬因應措施,會後要求各醫院調整門急診住院比率,優先給急診等待住院病人使用,門診等待住院病人順位往後。圖爲急診示意圖,非當事醫院。本報資料照片

醫護出走,病房關牀,全臺急診陷入壅塞,衛福部昨天第三度舉行會議,研擬因應措施,會後要求各醫院調整門急診住院比率,優先給急診等待住院病人使用,門診等待住院病人順位往後。專家憂心,此舉將造成醫療亂象,門診病人等待時間過程,轉往急診就醫,要求立刻住院,反而釀成醫院管理難題,建議從源頭把關,改善關牀現況,纔是正辦。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目前急診待牀病人,絕大多數爲內科系,如感染科、胸腔科、腸胃科、腎臟科4大科別病人,並因多與高齡、慢性病有關,但醫院內科系病牀數、醫護人力固定,若要求牀位調度,跨科系由外科病房收治內科系急診患者,在臨牀照顧上恐會引發問題,這並不可行。

「若把原本門診病人等待住院的病牀,移給急診病人優先使用,門診病人自行轉往急診就醫,恐讓急診更混亂。」洪子仁表示,門診病人等待住院者包括做化療、心導管治療等,若把牀位留給急診患者,在資源有限前提下,門診病人等候時間拉長,影響患者權益,病人也會產生因應之道,門診等不到牀,跑到急診就醫,訴求儘快住院,反而釀成亂象,「病牀調度各醫院都在努力,但應該設下門急診病人收治比率限制,否則會更混亂。」

洪子仁強調,解決急診壅塞問題的根本之道,是讓各醫院牀位儘量全開,背後牽涉護理人力不足,健保總額不足等問題;政府要求分級醫療,但醫院不能拒絕病人,有家屬向自己表示,寧可在新光醫院走廊躺在推牀,也不願意到鄰近的區域醫院擁有一整間病房,「臺灣民衆就醫迷思一直存在,國內又沒有強制分流轉診機制,若缺乏具強制力,可高度介入的部分負擔措施,急診壅塞造的亂象,未來恐會持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