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智專欄》AI審美與科技危機
ChatGDP新功能能將圖片生成日本動畫泰斗宮崎駿與吉卜力公司的動漫風格而興起熱潮,但引發爭議。圖爲動畫電影《風起》場景。(美聯社/試金石影業-吉卜力工作室)
未來世界唯獨兩種人將取得絕對優勢:「心智能力能支配AI遂其所願的人」,以及「以資本、技術、程式碼等任何方式能夠全面控制機器人爲其做事的人」。上世紀末我們所熟悉人類階層的「數位落差」,包括了能否上網、能否熟悉智慧手機各種APP的應用;如今在這個世紀即將迎來「AI落差」!當AI與機器人全面滲入人類的所有產業與生活時,人類因此將被畫分絕對階層。
很明顯的當今老人多數更抗拒AI,他們熟悉着過往粗糙感官的質與量。相對嬰幼兒如今的3C影音教育素材已經多由AI生成且評測成長能力,人類新世代已經開始接受AI「精神哺乳」式的全面滋養。這一切都遙指着人類文化中長期以「哲學」去思考、辯證、提萃出歷史與文明變遷的各種問題,但如今「科技哲學」卻無比荒蕪,至今未發展出觀察模式,也未形成體系,去協助我們思考適應已經兵臨城下的AI衝擊。
以最近ChatGPT發佈新一波功能中,能將圖片生成日本動畫泰斗宮崎駿與吉卜力公司的動漫風格而引起熱潮。使用者每個人在「驚喜」自身照片的套用之餘,這究竟是「創作」或「盜用」幾乎已無人在意。日本宮崎駿算是動漫圈的世界級泰斗,但來自OpenAI的「等同掠奪」,除了撩動一點點「道德爭議」,全球使用者的集體享用讓一切彷彿理所當然。
這也使得「人工智能AI審美(AI Aesthetic)」與人類自身創作的審美界限,成爲今後從道德、智慧財產,乃至法律司判的重要依據;雖說如今的美學界、哲學界、乃至法律界並沒有太多人投入研究與提出創見。
無論就東西方的文化發展,最初由「神學」發展出思考人類自身問題的「哲學」,乃至分離集中於「美學」;美學中所謂「審美(Aesthetic)意味着從感覺、感性與知覺中所發展出「爲何這樣是美/醜」的個人與集體認知。「真善美」的真、善均有相對且可論辯,但「美」卻是可以完全主觀絕對!美女嫁給野獸的審美,也完全無可爭議。
AI大數據模型如今的「市場功能」,除了提供各種「對話」,最受歡迎的就是「圖片影像生成」。而包括生成「數字人」這些從未真正存活在地球上,卻可以擁有同樣五官、身軀與使用者互動的狀態,都正在挑戰我們人類原本的「審美極限」。無論是吉卜力風格的動漫圖片讓人「懷舊溫暖」,或者數字人幾乎每個都「更帥更美」,眼下還包括色情業開始有更多數字人演出極端情色、賭博業有24小時線上美女荷官鶯聲燕語陪下注,乃至有數字美女全頻道直播帶貨叫賣,都在如水銀潑地全面無聲地滲入人類慾望角落。
AI人工智能如今已經徹底鯨吞了「大數據、物聯網」,眼下正在進入「無人機、機械臂、機器人」等實體應用的鋼鐵軀體,成爲其大腦甚至靈魂,未來與人類共同在物理世界生存。人類今後最大的AI挑戰並非是被「取代」,而是被「迷惑」」!AI產業如今正吞噬着人類的資本、科技、晶片,各種對話與音樂圖片影像生成也正在吞噬無數人們的生命時光,據此滋養AI的全面強大。
「審美」是人類生存感受這個世界的神聖本能,「哲學」是人類思考分辨存在與虛無的僅有明燈。AI審美與科技哲學的欠缺,體現出人類文明發展最本質的精神危機,最終「AI挑戰神學」只是必然!畢竟嬰幼兒出生環境即AI,甚至人賴胚胎基因都將由AI選擇與編輯,這些都是AI界的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