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金箔竟是銅!9買家受騙...女業者獲緩刑要繳公庫3萬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新北汐止一名崔姓女業者,從淘寶進口含金量不足的「假金箔」,在蝦皮以「食用純金箔」名義販售,卻被檢驗出幾乎全是銅,造成9名消費者受騙。士林地院認定其販售行爲涉犯加重詐欺取財及販賣攙僞食品添加物罪,合併判處有期徒刑10月,緩刑2年,並須支付公庫3萬元。

年約50多歲的崔女,明知食品添加物金箔必須符合「含金90%以上、銅4%以下」規格,卻於110年間透過淘寶購得含金量僅2.5%、銅含量逾八成的「假金箔」。她自2021年起至2023年間,在蝦皮以「每瓶足2克,含金量78.9%烘焙裝飾用」名義販售,每瓶售價150元,吸引消費者下單。

共有9名被害人受騙,總金額4,310元。衛福部食藥署購買檢驗後揭露真相,警方搜索起獲200多罐金箔,成分均不符標準。

法院審理過程時,崔女與部分被害人達成和解,退還或補償損失,其中3名被害人已全數拿回款項,其餘則未提告。最終計算後,崔女僅實際獲利2100元,並已繳交國庫。法官考量其犯罪所得金額不高、商品主要作爲裝飾用途,尚未造成健康危害,且被告犯後態度良好,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

然而,崔女所犯9次加重詐欺原本「一罪一罰」,逐案判刑6至7個月不等,合計54個月也就是4年6月;但法官依《刑法》第51條「數罪併罰」規定,認定各次犯罪手法相同、得利金額不高,合併定應執行刑爲10個月,並給予2年緩刑,附帶須支付公庫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