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陸客來臺觀光的臨門一腳

旺報社評

庶民經濟已十分艱困,今年以來外有美國關稅海嘯,傳統制造業受害甚深,無薪假人數迭創新高,偏偏又遭受颱風兩度侵襲,釀成嚴重災難,受害地區都在偏鄉,10月民生電價上漲,種種因素疊加,庶民生活將更艱困,庶民經濟亟待提振。恢復大陸民衆來臺旅遊,是提振庶民經濟有效解方之一,但恢復陸客來臺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小兩會互動 柳暗花明

疫後邊境解封已久,但兩岸在恢復民間交往議題上卻齟齬不斷,恢復福建遊客前往金門、馬祖觀光,成爲唯一亮點。今年上半年超過11萬陸客經「小三通」赴金馬,第三地來臺觀光陸客人數升至7萬6千人,並無任何意外事件傳出,說明臺灣對陸客的吸引力仍在,亦證明陸客來臺沒有安全顧慮。

臺灣有能力對陸客提供高品質、安全的觀光環境,陸客來臺爲何仍然卡住?關鍵在於雙方互信不足,各有「政治前提」的堅持,又將對方的堅持做政治解讀,再做政治操作,循序漸進的準備工作,淪爲相互喊價、脣槍舌劍的政治攻防,導致相互開放觀光問題一拖再拖,陷入無解困境。

猶記得賴政府上臺前,習近平藉會見馬英九機會,釋出「樂見大陸同胞去寶島走走看看」的善意,賴總統520就職演說亦承諾恢復陸客與學位生來臺,但附加「對等尊嚴」前提。其實這個問題在蔡政府末期,兩岸就疫後恢復交流問題互動時,已出現摩擦。陸方當時指責臺方「政治阻撓」,臺方堅持「先坐下來談」,反對大陸單向恢復。

去年底雙城論壇上,上海副市長提出樂見開放上海遊客來臺旅遊,此後陸方再增加福建一地,並派出兩地旅遊業「踩線團」,準備單向恢復兩省市來臺旅遊。但賴政府要求先經小兩會協商,至今未同意踩線團入境申請。

大陸對小兩會協商問題態度微妙,國臺辦發言人表示,不反對小兩會就恢復觀光具體問題連繫溝通,並證實陸方海旅會曾就恢復上海、福建觀光事宜告知臺旅會北京辦事處,暗示解開觀光僵局的癥結不在「小兩會」是否溝通,而是賴政府藉「小兩會」進行政治操作。

陸委會並不接受這種說法,最近一次記者會上,副主委樑文傑表示,我方從頭到尾沒有想把「小兩會」界定任何政治功能,純粹就事務性的細節溝通,和兩岸之間其他業務單位的日常性溝通基本上一致。從雙方表態看來,只要兩岸官方讓「小兩會」溝通去政治化,陸客就有機會開放來臺。

主流民意挺 卡關無理

柳暗花明轉折點,或許就在不遠處。有媒體披露,大陸海旅會日前在海南主辦「情繫瓊臺」活動,小兩會人員「不期而遇」,互動融洽,海旅會向臺旅會傳達「只要不扯及政治就可以談」的訊號。事實上,正面訊息不僅止於此。

這場有臺旅會參加的活動上,大陸文旅部下屬機構「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以《兩岸交流的初心與旅遊業者的使命》爲題發表演說表示,大陸游客並不滿足只去金門,更想將寶島走透透,如果臺方逐步鬆綁兩岸民間交流、透過「小兩會」及時展開政策架構和業務操作層面的溝通,兩岸旅遊交流將穩步恢復。

雖然只是陸方半官方機構的專家觀點,但毫無疑問具有指標性,也讓人看到恢復陸客來臺觀光「臨門一腳」的希望。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時間優勢都在大陸,陸方與其「等待」賴政府的善意,何妨再一次送件上海、福建旅遊業者的踩線團申請,海旅會人員以顧問身分隨行,大大方方將拜訪臺旅會寫入行程,交由臺方審覈。在主流民意期待和壓力之下,賴政府還能推託、卡關嗎?

陸方若能以智慧和技巧妥適處理好「小兩會」接觸溝通問題,賴政府沒有卡關的理由,更沒有阻擋的民意基礎。既然雙方都同意「小兩會」溝通僅涉業務,願去政治化處理,兩岸就起而行,在此基礎上累積互信,讓陸客來臺與兩岸民間交流穩步恢復,應該是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