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佈局2026選舉 重啓兩岸觀光
旺報社評
賴清德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日前在中常會決徵召立委何欣純參選臺中市長、律師林國漳參選宜蘭縣長,並確定臺南、高雄兩市及嘉義縣以初選決定提名人選,顯示他已放下大罷免全盤皆墨的挫敗,率領民進黨啓動2026地方選舉佈局。
活絡經濟 責無旁貸
無論對賴清德個人或民進黨而言,過去幾個月內外交困,堪稱挫折連連,若2026年地方選舉再度失利,他可能成爲臺灣民主化後首位「一任總統」,有輸不起的壓力。因此,除了要思考如何產生適當的提名人選之外,如果想擴大地方執政版圖、取得更大的贏面,那麼,賴清德的勝選方程式,一定要納入增進民衆福祉、提升產業活力的思考。
賴清德上任以來,面對川普關稅大棒的壓力,還要配合美國的要求,把半導體產業鏈移植到美國,對臺灣經濟前景、產業利益,甚至民衆對未來的預期心理,都會產生負面效應。無論作爲希望勝選的民進黨黨主席,或有責任帶領檯灣尋求發展生機、創造更好生活條件的領導人,活絡經濟是賴清德責無旁貸的使命。
臺灣最重要的兩大經濟夥伴是大陸和美國,跟大陸和美國的關係決定臺灣大半以上的經濟動能。川普2.0的美國不斷對臺灣施壓,人民看不到賴政府有足夠的勇氣、魄力和能力,化解川普政府一波接着一波的壓力,讓不少人感到焦慮。
儘管兩岸關係不睦,外界不斷傳言對岸可能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但截至目前爲止,除因檢疫及貿易壁壘等問題,取消若干項目的進口許可或關稅優惠外,ECFA並未叫停,臺灣還有超過300個稅目的品項享有大陸的優惠關稅,對面臨美國高關稅壓力的傳統中小企業而言,已成爲救命丹。
賴清德在國慶演講中提及出口金額持續創新高、股市指數站上2萬7千點,「經濟表現強勁」,但臺灣只有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表現強勁」,而臺積電一家公司就佔臺灣股市加權指數的35%。根據最新公佈的資訊,全臺共8543人實施減班休息(即無薪假),創3年新高,8月失業率達3.45%,已連續3個月上升。
率先開放 不要鬥氣
賴總統若真的想提振經濟,就要關注中小企業與傳產業的生存問題,並且從相對較有機會的兩岸關係尋找機會,其中,最直接也最快速的做法就是恢復兩岸觀光旅遊。一來是大陸人口衆多、來臺觀光門檻低,市場潛力大;二來,疫情過後,民進黨政府全力衝刺陸客團以外的旅遊市場,目前美歐旅客佔比已恢復疫情前數字,就連日本觀光客都恢復了6成,但陸客佔比還不到8%。
第三,臺灣觀光產值佔GDP的比重約爲1.29%,低於中國大陸的4.24%,更遠低於全球平均7.6%,觀光產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第四,相對經貿談判,開放旅遊容易得多。只要賴政府有意願開放大陸團客,很快就可以落實,畢竟大陸決策階層有意願、兩岸旅遊業務單位經驗豐富,旅遊業者早已做好準備,賴政府一聲令下就可以實現。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對旅遊目的地的好感與慣性需要培養,如果長期不讓陸客來臺旅遊,大陸人民會選擇其他地方,久而久之臺灣很可能就不再是陸客旅遊的主要考慮,那麼,未來就算臺灣執政者想通、決定開放,陸客也不一定想來。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0日發表談話,強調要深化兩岸合作交流,開放赴臺團遊與自由行是體現這一政策最快、最有效的做法。兩岸觀光交流能否開放,就在相關部門一念之間,若真心爲人民福祉、爲建構兩岸互動着想,就不要鬥氣,成爲率先開放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