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回頭 臺股創高關鍵助力
臺股衝上25,000點新高,外資大回補,成爲最大推手。圖/劉宗龍
外資回頭貢獻臺股創新高
臺股衝上25,000點新境界,外資一改去年至4月下旬期間持續調節態度,轉爲回補持股,成爲最大助力。籌碼尤其集中以臺積電爲首的大型權值股,對指數拉擡效果居功厥偉,臺股第四季、乃至明年是否續強,外資看好主流股將是臺股能否進階的核心。
統計外資2021年以來對臺股動向,2021年賣超4,540億元,2022年賣超金額更是衝上1.23兆元,也是當年度壓抑臺股走勢的主因,2023、2024年分別買超2,755億元與賣超6,951億元,不難發現,臺股過去幾年來雖常有較大幅度回檔,但加權指數終究走在創高路徑上,外資對臺股卻幾乎都站在調節方,少有發揮關鍵力量推升高點的作用。
不過,本次臺股寫下25,192點收盤歷史高點的背景,倒是發生微妙變化。外資今年初至4月22日期間,對臺股還是大量賣超、共計7,919億元,尤其4月初遭遇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消息重擊,調節臺股看來並無不當;然就從4月23日開始,國際資金開啓本波段加碼,合計6,744億元,離扭轉全年買賣超金額差距1,200億元左右,激勵指數從20,000點下方強力反彈,總算扮演臺股大行情的主要推手。
觀察臺股吹響反攻號期間,外資研究機構對臺股重要個股的基本面研究觀點,最大權值股臺積電獲得最多青睞,自然不在話下,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摩根大通、高盛證券等全部給予正向投資評等,合理股價區間上移至1,300~1,400元,里昂證券重新開啓臺積電評等,更是給出1,740元的驚人股價預期,以目前臺積電持續創高來看,外資方向正確。對應至籌碼動向,國際資金4月23日以來就豪擲4,626億元、買超臺積電44.47萬張,面子、裡子全部賺足。
除了買超冠軍的臺積電之外,國際機構法人同期間主要加碼的標的,以金額排序還包括鴻海、奇𬭎、臺光電、聯發科、臺達電、金像電、中華電、京元電子、緯穎,前十名全部都是AI股,外資券商對這些個股的投資評等亦幾乎全爲正向,其中,大和資本纔將臺達電股價預期升至1,000元,新千金呼之欲出。
進一步擴大到外資波段買超逾百億元之標的有:漢唐、玉山金、信驊、技嘉、廣達、健鼎、川湖,「得AI者得天下」風向極爲鮮明。大型研究機構主管認爲,AI明年展望亮眼,儘管股價漲多有可能休息,但長線向上趨勢未見動搖,研判仍是外資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