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殺,更激烈了
今天講講,三廠大戰。
淘寶、京東和美團,都是國內有名的大廠,但最近股價都在下跌,這是因爲三家爲了搶“閃購”蛋糕,開啓了燒錢模式。
企業燒錢補貼用戶,那自然利潤就少了,反映到財報,股價肯定要下跌。而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誰終將會贏得勝利。這種不確定性,放大了投資者的恐慌心態。
反觀消費者,開心壞了,比如我辦公室的小夥伴,跟我說,三家平臺,挨個薅羊毛,搞不好還能拿到“0元購”。
所以有句話很真理,企業之間的每一輪戰爭,最終都由股民買單……但不要着急。
接下來我將系統性講解,這場大戰的背景、走勢和結局預判。文章涉及到專業內容,比較燒腦,但我會盡量簡易化,幫大家看懂這場戰役。文章較長,耐心看。
爲什麼三大巨頭,好端端地突然開啓了互掐模式?這就要先了解電商的本質。
電商,根據消費場景,可以分爲四大類:
1、高頻急需
2、高頻非急需
3、低頻非急需
4、低頻急需
其中“高頻急需”和“低頻非急需”,是一直以來的主流。
“高頻急需”,代表是餐飲外賣,比如寫字樓裡的年輕人,每天都要吃飯,這就是高頻,餓了就要吃,配送速度越快越好。這就是急需。
以此催生出了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外賣巨頭。
而“低頻非急需”,就是最傳統的“貨架電商”,比如你從網上買一件衣服,你不可能每天都要買一件,商家也不可能馬上給你送到家。
淘寶、京東是早期巨頭,後來拼多多以“低價電商”入局,抖音、快手和小紅書等,以內容電商入場,都來切割這盤蛋糕。
而“高頻非急需”,典型如社區團購,就是近兩年比較火的社區買菜,搞什麼團長,次日送達,固定站點,用戶自提。
但這個商業模式其實很差勁,用戶粘性低,運營成本高,當年下場的各家大廠,都沒有賺到多少錢,風口過去,都面臨着倒閉清算。
高頻急需(外賣)、高頻非急需(社區團購)、低頻非急需(貨架電商),基本沒有什麼利潤可做了,各大平臺才發現,最後一個低頻急需(閃購),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閃購,最早在2018年由美團內部上線,初衷是爲了滿足消費者對藥品、鮮花、電子產品等品類的“應急需求”。
比如說我突然感冒了(低頻),很難受,我要買藥,但不想出去,那麼就可以通過閃購到家,半個小時拿到藥。(急需)
剛開始不溫不火,但近幾年,突然成爲電商行業中,增長最快的現金奶牛。爲啥呢?
這跟人們的消費習慣有關。
之前人們買一個東西,願意等一等,從最早願意等一個星期,到三天,再到一天。京東當初崛起,就是因爲次日達,滿足了人們對即刻得到商品的痛點。
但美團電商,又把時間縮短到半個小時內。借用外賣騎手的龐大運力,和地推合作商家的供應渠道,瘋狂擴展SKU邊界。
包括冰箱、電視、洗衣機這種大件,還有各種各樣線下實體店的服飾,鞋包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我前段時間出差,第二天想在酒店游泳,但忘帶游泳的衣服,突發奇想,閃購了一套迪卡儂,半個小時到貨。
其實無論是高頻還是低頻,對於消費者來說,都需要速度越快越好,而閃購,恰恰就滿足了用戶這一痛點。
但聰明人應該發現了,美團在發展閃購的過程中,無形中搶走了京東,大量訂單。
同樣的價格,我爲什麼不選擇在美團下單,半小時拿到小米吹風機,而選擇京東的隔日達?
本來京東傳統電商,這幾年就不好過,如果再被美團這麼幹下去,京東難有未來。於是東哥急了,開戰!
如果能打贏閃購這場仗,很可能會扭轉戰局,甚至可以將自己的低頻業務帶動起來,比如一週打開一次的京東用戶,因爲京東外賣,一週打開5次京東,只要打開多次,就有在貨架電商下單的機會。
於是美團和京東的外賣之戰,就這麼打響了。其核心也是爲了搶奪閃購業務。
打着打着,阿里發現不對勁啊,因爲按照歷史規律,互聯網企業掐架,老大老二打仗,無論輸贏,老三肯定得完蛋。
而餓了麼可能是阿里最後在即時零售戰場,佈局的一枚棋子。而且阿里的邏輯跟京東一樣,如果能搞定閃購,那麼淘寶業務也會打開高頻市場,實現戰略逆轉。
於是淘寶也宣告加入戰局,而且把閃購業務直接放到了淘寶APP頁面上,而不是餓了麼,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架勢。
說白了,三廠之爭,是因爲過去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增量匱乏,但平臺又想做全鏈交易,讓用戶在任何場景下都願意在自己這裡買買買。
美團是基於自己的外賣業務,進行商業拓展,但一不小心搶了別人的蛋糕。
而京東和淘寶,則是在拼命守護基本盤,同時摸着美團過河,想把閃購做成,從而突破電商的瓶頸。
那麼誰最終能獲得勝利呢?
關鍵一個詞,誰能更“快”。
俗話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誰能第一時間把商品送到客戶手裡,誰就擁有了話語權,但別看這一個字,背後是整個集團的資源調度,包括配送隊伍、“前置倉”和信息系統。
騎手很好理解,但前置倉是什麼?
舉個例子,比如我想買耳機、買給烏龜用的桶裝水、買體重秤的7號電池……這時候從APP下單,閃購,馬上平臺接單後,會從就近的同城商家進行配送。
但我半夜想買呢?
哪家商店,可以24小時開門營業?答案就是前置倉。
平臺通過扶持,讓大量商家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租一個倉庫,這種倉庫可以在民宅,也可以在偏僻的商業街,但要保證24小時營業。
平臺再通過大數據信息系統,總結出附近居民的購物需求,然後指導前置倉,進行定向採購,從而滿足平臺24小時供貨、半小時直達的能力。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通過配送團隊、前置倉和信息系統,三大元素,進行綜合評價。
首先來看美團。
美團在即時零售業務方面,已經做了六年,前置倉的數量和經驗都在大幅提升,而且美團擁有745萬的配送大軍,和成熟的信息系統。只要穩住外賣規模,提升對零售的理解,實力會越來越強。
劣勢在於,被京東送上了道德的輿論漩渦。
淘寶,雖然駕馭餓了麼征戰,但兩者組織架構存在統一調度的難題,還把外賣和閃購分開,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夠集中。
同時淘寶的前置倉,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優勢在於,流量夠大,騎手團隊比較成熟,有餓了麼配送團隊的基礎,而且這次閃購大戰,得到了馬老師的認可,爲此還特派攻城大將蔣凡上場。
馬老師坐鎮後方,只關注兩個業務,一個是AI,另一個就是外賣和閃購。這意味着阿里將會投入重大戰略資源給戰爭做儲備。
對於京東來說,配送隊伍和流量是重大短板,但在倉儲和供應鏈管理方面,比較出色,但也需要,從大類到小商品的重新構建,這也需要時間。
京東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劉強東個人魅力不錯,化身人民企業家,獲得了不少支持和點贊。而且東哥的政務關係一直都不錯,最近還當上了達沃斯論壇聯席主席,也是聯席主席中唯一一家互聯網企業代表,新身份很“紅”。
那麼未來三方較量,會變成三足鼎立,還是龍虎相鬥?
我覺得大概率會是後者。
因爲在互聯網世界,還沒有三足鼎立的格局發生,這是因爲信息時代,資源是高度壟斷的,強者爲王,贏家通吃,很難有第三者能生存下來。
但這兩位之間,肯定有美團存在。
因爲這場戰役,對於美團來說,是打熟悉的仗。而對於淘寶和京東,是陌生的仗。
美團已經靠6年時間,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形成了穩定的護城河,配送團隊、前置倉都已經成型,邏輯上已經跑贏了幾個身位。
而且資金充裕,可以打持久戰,只要持續輸出彈藥,穩住市場就已經穩住了基本面,不犯錯即可。而且一定要考慮用戶粘性,當補貼大戰結束後,點外賣,首先想到哪一個軟件,很重要。
接下來就看京東和阿里二選一了。
劉強東和蔣凡,都是破釜沉舟的架勢。但個人來講,還是比較希望京東能活下來。
淘寶本來流量不錯,還是傳統電商界的龍頭大哥,而且未來還有AI產業這一個增量引擎,不會差到哪裡去。
反觀京東,這些年增量業務一個沒做成,但劉強東很夠意思,在經濟下行期,還在反向招員工,提高待遇,全職員工快要達到100萬了。
所以爲了就業,京東值得活下來。
但這只是主觀邏輯,不做參考,商業世界,競爭非常殘酷,不看人情世故,純粹看實力和能力,京東能不能打過淘寶,還要看團隊的綜合實力和長期彈藥。
其實無論這三家怎麼打,受傷的永遠是實體商家。
最近去附近的飯店吃飯,老闆跟我吐槽,自從平臺打架,生意越做越差。爲啥呢?
因爲三家一起補貼,消費者都選擇點外賣了。他們這些商家的線下生意就沒得做了。
接下來只有兩類餐飲店還能活得好一點。
一類是非常有特色和口碑的老店、網紅店,他們本身有固定客源,而且偏重於線下體驗。
另一類就是小黑作坊,因爲房租和運營成本低,疊加外賣優惠券,和預製菜優勢,可以把餐飲價格一降再降,可以滿足大量消費者需求。
而中間,沒有特色和口碑,沒有網紅效應,還把門店租在街邊的餐飲店,則會大量倒閉,而這些商家,卻又是基數最大的一批。
所以說,三廠大戰,其實對於餐飲行業的生態又是一次惡化。但短期內,的確是消費者的福利,羊毛還得薅,不然過段時間,補貼停止,重新定價,就沒機會了。
最後再講講,投資策略。
只要戰爭未結束,那麼市場就很難有底。
這次燒500億,過幾天再燒500億,利潤燒沒了,股價肯定要下跌的。所以也根本不用着急,繼續耐心等待,讓三家“打不動”爲止,等結束的那一刻,纔是補倉抄底的好機會。
什麼會讓三家不打了呢?
第一種情況是,就是現金流燒沒了,主動投降。
第二種情況是,大家發現,用戶薅完羊毛就走了,燒錢根本留不住客戶。
第三種情況是,這個行業一直打下去,最後變成了一個不賺錢的行業,一地雞毛。
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但我認爲,更容易發生的是,官方主動叫停。上面的人,想讓資本放放血,帶動一下消費,活躍一下市場,但並不希望打得太過激烈,你死我活,畢竟都有就業指標需要完成。而且這事兒,也違背“反內卷”的主要基調。
其實互聯網大戰,對於用戶也是一樣的,三家互相制衡,用戶永遠站在有利的位置上,而一旦某家一家獨大,事後擁有了市場定價權,那麼離漲價的日子就不遠了。
我在美團有倉位,4月暴跌時,125建的觀察倉,倉位很少,和小米不同,糰子短期存在不確定性和意外,不敢下重注。
果然,大家以爲糰子和京東的戰役快要打完時,阿里舉着加特林進場,一通亂射。
最近跌了很多,但我不着急接,繼續等下去,等到合適位置,繼續補倉做低成本,一波就可以追回來。
星球上會分享自己的操作。
投資永遠要給自己留彈藥,只要彈藥夠足,就不怕下跌。
沒有任何人能絕對預判趨勢,但可以預判概率,做好應對黑天鵝的措施,留有彈藥,在虧損中,打贏自己的戰爭,纔是考驗心力最有意思的投資遊戲,心態要穩定,耐心潛伏,一擊必中。
千萬不要虧點兒錢,就覺得世界末日來了,慌里慌張的,這樣不適合投資這個遊戲。
投資要慢慢來,慢即是快。希望能理解吧。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於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後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