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要經得起合規與監管雙重考驗

外賣“三巨頭”最近被頻繁點名。5月22日,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對京東外賣平臺展開行政約談。前不久,海南澄邁縣相關職能部門、山東濱州惠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約談了美團、餓了麼。自5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聯合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之後,短短10天,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又進行了至少3次公開約談外賣平臺企業,形成聯動態勢。

自上而下的約談,對應的是外賣市場白熱化的競爭格局。自今年2月份正式宣佈進軍外賣賽道後,京東外賣日訂單量已接近甚至超過2000萬單;5月26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宣佈,日訂單量已超4000萬單。作爲守擂方,美團也表示,“將不惜代價贏得競爭”。

然而,10天內4次被監管部門點名,凸顯外賣行業規範整治的緊迫性。從約談內容來看,平臺問題集中於強制“二選一”、低價惡性競爭、商家資質公示不全、食品安全漏洞等,其中食品安全問題尤爲突出,折射出激烈競爭中的外賣平臺正面臨合規與監管的雙重考驗。

外賣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便捷不能以犧牲安全與公平爲代價。隨着外賣大戰繼續,各平臺尤其是後起的平臺會以更快速度、更大範圍擴張。“蘿蔔快了不洗泥”的俗語,透露出人們對快速發展下商品質量的擔憂。外賣跟“蘿蔔”一樣,帶着“泥”可不行。監管就是幫“蘿蔔”去泥的。

外賣是個典型的三邊市場,平臺一邊連接着商家,另一邊連接着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看似龐大的平臺和分散的億萬消費者都是處於信息不對稱的一方,商家到底靠不靠譜、乾不乾淨,平臺和消費者都不一定清楚。有些商家還會利用平臺規則漏洞,通過刷好評等手段提升自己的排名和口碑,由此帶來的信任危機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威脅平臺長期發展。

打破這種信息不對稱,除了平臺要承擔主體責任外,由監管部門、消費者、騎手形成“三位一體”的監督網絡也要起到助攻作用。平臺可簡化舉報流程,對消費者和騎手的有效反饋給予獎勵,調動大家參與監督的積極性。

現階段外賣平臺問題集中暴露,說到底是發展中的煩惱。監管不是要給行業潑冷水,而是爲了以規範促進更好發展,就像給高速奔跑的外賣行業繫上安全帶,該踩剎車的時候提醒減速,該打方向的時候幫忙校準軌道。不要誤解監管的意圖,更不要藉此唱衰、否定平臺的努力及行業發展的勢頭。

我國外賣市場規模巨大,但外賣背後的即時零售市場更大。如果平臺能在科技賦能或情緒價值等層面開拓新玩法、新模式,遐想空間就會更大,而這也是平臺擅長的事情。畢竟,老百姓對生活的要求早就不止於吃飽,還要吃好、玩好,誰能抓住這個趨勢,誰就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