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雜誌:美軍售交付延宕 日可助建供應鏈
美國對臺軍售交付延遲,《外交家》雜誌建議,爲加速交貨,美國可考慮由日本協助生產。圖爲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V戰機生產線。(摘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美國對臺軍售正面臨嚴重的交付延遲問題,原因並非來自政治障礙,而是產業鏈瓶頸。《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報導,爲加速交貨並紓解產能瓶頸,美國可考慮放寬對日本的出口管制,讓日本在嚴格控管下生產部分低敏感性軍用零組件,以協助完成美國對臺及其他盟友的武器訂單。
報導指出,美國對臺軍售積壓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延誤多集中在彈藥與關鍵子系統。例如導引頭(seekers)與固體火箭引擎,其他相關項目如雷達罩(radomes)與飛彈發射筒(launch canisters)等。這不僅直接延緩了對臺武器交付,也延長了其他盟友的等待時間。報導強調,這些是產業問題,而非政治問題。
美國現在缺的是一條監管途徑能讓盟友幫助填補軍火缺口。目前最務實的方式是調整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報導提到,美國國務院在2024年針對英國和澳洲採用了AUKUS ITAR框架,將豁免條款、快速許可機制與排除清單相結合,在設定限制的情況下給予更多批准。而下一步正是把日本拉進這種模式,並採取四項措施。
第一步是建立「可靠彈藥協議」(Trusted Munitions Agreement),比照AUKUS模式,建立一個僅限於日本的子組件清單,包含飛彈引擎外殼(rocket-motor shells)、雷達罩與推進元件等。同時附上明確的排除附錄、授權使用者名單、審查審計等。
第二步是授權將依圖施工的技術資料(build-to-print technical-data)移轉給日本,允許其依美方的圖紙和工藝進行生產。且將產量與訂單削減的績效掛鉤,若未達目標則終止授權。
第三步是推動多年期、多買方的訂單統合,並設定最低採購額,以降低新增產線風險。
第四步是將授權審查從逐案制轉爲分類制,參考AUKUS模式,針對預先核可項目放入標準化類別,排除項目則設立透明的例外流程。
報導指出,臺海威懾取決於產量,而非僅靠宣示。美國可以繼續批准軍售,但交付延遲至若干年後,也可以是重新調整其出口管制,將盟國的善意轉化爲實際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