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瓶頸 陸下調C919交付目標

大陸首款自研自制的大型客機C919,近期因供應鏈存在問題,大幅下修交付目標。(新華社)

C919作爲大陸首款自研自制的大型客機,一直被市場視爲是打破波音和空巴壟斷地位的潛在挑戰者。但美媒指出,由於供應鏈存在問題,使其生產和交付目標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近日表示,中美就波音的飛機訂單談判正處於最後階段。

路透24日報導,中國商飛已將其旗艦機型C919的交付目標削減了三分之二。消息人士稱,中國商用飛機目前計劃今年交付約25架單走道客機,低於先前50甚至加碼到75架的預期。原因是中國商飛的供應鏈幾乎所有關鍵環節都出現了瓶頸,阻礙了其穩定生產飛機的能力。

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和中國國際航空原本預計今年能接收約32架C919飛機,但中國商飛今年迄今只交付了5架。航空諮詢公司IBA上個月才表示,中國商飛對C919生產目標雄心勃勃,並預測今年將交付約18架C919,明年則交付25架。

報導指出,隨着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中國商飛今年面臨意想不到的挑戰,包括美國在6月至7月一度暫停了奇異航太(GE Aerospace )生產的關鍵引擎零件出口。中國商飛仍嚴重依賴美國供應商,其關鍵的航空電子設備、飛行控制系統和引擎均來自如漢威聯合(Honeywell International)、奇異航太和派克漢尼汾(Parker-Hannifin)等公司。

此外,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在北京與來訪的美國議員代表團舉行吹風會時表示,中美就波音公司「鉅額」飛機訂單的談判正處於最後階段。雖然龐德偉沒有透露潛在訂單的規模,但他表明該協議將迅速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