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合作 重建晶片供應鏈
共同社27日報導,美國和日本在商討美國以核武和常規戰力防衛日本的例行磋商中,首度深度討論美軍使用核武的腳本。此爲示意圖。(路透)
共同社27日報導,美國和日本在商討美國以核武和常規戰力防衛日本的例行磋商中,首度深度討論美軍使用核武的腳本。另外,負責與川普政府進行關稅談判的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26日表示,日美關稅協議中日方承諾的5500億美元(約新臺幣16.2兆元)投資方案,可用於資助臺灣晶片製造商在美設立半導體廠。
美日去年12月首次制定有關「延伸威懾」的指導方針,明確規定了使用核武器時的政府間協調程序。在由日美外交和國防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延伸威懾磋商」例行會議中,兩國首次深入討論使用核武器的內容。在中國和北韓、俄羅斯軍事活動活躍的情況下,此舉意在確保美國覈保護傘的有效性。這凸顯出日本政府作爲唯一核爆受害國在追求「無核武世界」的同時,加深對美國核威懾力依賴的實際狀況。
另外,對於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路透報導,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在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訪問時表示:「日本、美國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正合作,在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建立供應鏈。」他指出,爲實現這一目標,該方案所涵蓋的資金援助對象不限於美國或日本企業。他表示:「例如,如果一家臺灣晶片製造商在美國興建工廠,並使用日本零組件,或根據日本的需求調整其產品,那也是可以的」,不過赤澤未點名特定公司。
路透指出,美國在先進晶片製造方面,高度依賴臺灣的臺積電,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中國大陸,引發經濟安全疑慮。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今年3月與川普總統在白宮宣佈,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2.9兆元),這是在先前已承諾於亞利桑納州興建3座晶圓廠、總投資650億美元(約新臺幣1.9兆元)的基礎上追加,其中 1座工廠已經啓用。
日本將透過國營的「國際協力銀行(JBIC)」及「日本貿易保險公司(NEXI)」來執行這些投資。一項近期的法律修訂已允許國際協力銀行,爲被視爲對日本供應鏈至關重要的外國企業提供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