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怎辨南北糉? 內行教1秒辨識:只需看糉葉顏色
▲每到端午節,網路上都會掀起「南北糉戰爭」。(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圖文/CTWANT
今年端午節落在5月31日,而每逢這個時節都會掀起「南北糉戰爭」。對此,新莊公有市場菜販廖炯程就分享了「1秒分辨南北糉」的方法,不需要拆開糉子觀察,只需注意糉葉顏色,就能發現「葉色淡的是北部糉、深綠的是南部糉」。
廖炯程今(26)日在臉書發文說到,每年端午節,網路上最激烈的不是龍舟誰劃得快,也不是誰立了多少顆雞蛋,而是「快把個端午節改成『糉子節』的糉子」。
廖炯程說,一派人嫌南部糉水煮糊糊黏黏,另一派人則認爲北部糉根本是油飯打包再加熱,「但今天我不想戰南北糉,我只教你『一眼分辨南北糉』的絕招!不用去拆開糉子來看飯粒的黏稠狀態,也不用去觀察是長糯米還是短糯米」。
廖炯程表示,傳統北部糉用的是「桂竹筍殼」,淡黃色、偏白、乾爽,蒸起來香氣溫潤;南部糉則是「竹葉」來包,顏色偏墨綠、油亮,水煮後竹葉香更濃厚,因此只要將南北糉放在一起,「誰長得白,就是北;誰深綠油亮,就是南!這方法比什麼糯米粒、蒸煮方式、口感還要簡單」。
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外觀不準,我吃到南部糉是下面這種竹筍殼,我宜蘭家裡包糉用的是竹葉」、「現在我吃北部糉都是綠葉包的,南部糉則是用黃葉包的」、「南部糉還有月桃葉糉,北部現在也有用綠色葉子的糉,所以還是要小心問一下」、「廖老闆,你還少說了南、高、屏地區的特殊月桃葉南部糉」、「我阿嬤是北部糉的外表,南部糉的煮法」、「我們家小時候是北部糉的做法,但是是用竹葉」、「以前看葉子準,現在還有人用2種葉子一起包的糉子,超級香」。
延伸閱讀▸ 揪甘心!叫餐意外收到外送員「善意提醒」 她看完苦笑:還要不要吃?▸ 年薪230萬工程師老公「每月給18萬零用錢」!她卻抱怨太無趣 全場嘆:真不知足▸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