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綠色建築,這名全國人大代表算了一筆賬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李迅典】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是培育綠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推廣綠色建築一直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長期關注的課題,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他帶來了4份有關推動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的建議,其中包括在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推廣超低能耗改造、在“氣代煤”“氣代電”地區推廣超低能耗建築等。
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統計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50.6%。“超低能耗建築技術可以摒棄傳統燃煤燃氣等化石能耗供暖方式與空調製冷方式,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以北方農村地區爲例,如果將建築取暖面積65億平方米農村住宅改造成超低能耗建築,每年可減少標煤約1.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億噸。”倪海瓊對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在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提升的大背景下,倪海瓊也在思考如何將超低能耗建築與銀髮經濟結合,爲老年羣體提供更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他告訴記者,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和行動受限,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傳統建築的門窗及各種管道容易跑風漏氣,保溫密閉性差,北方初冬供暖前寒潮侵襲,極易引發流感、心腦血管疾病,供暖後燥熱難耐,易引發皮膚開裂、呼吸道疾病,南方建築則受潮溼困擾,室內易發黴、生菌,黴菌等,一個健康、舒適、安全的房子尤爲重要。超低能耗建築可以將人類與環境、建築融爲一體,能夠實現居家養老託管服務。
爲推廣更多超低能耗的綠色建築落地,倪海瓊建議,可以從政策支持、市場培育和技術研發等多個層面入手,尤其是優先考慮在老舊小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和醫院、學校等項目中應用超低能耗建築。“我建議在新建的養老院、老年大學及老年社區活動中心等老年人集中活動區應用超低能耗建築,並改造提升現有養老院等場景的建築節能水平,提高老年人醫養綜合服務條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模式。”
這名全國人大代表認爲,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的背景下,企業在實現“雙碳”目標和環境保護中承擔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企業作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其活動不僅影響經濟效益,更直接關係到環境質量和公衆健康。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積極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作爲人大代表,我希望和其他企業一起,共同爲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