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維持生活品質,還擁有更多自由?六面向規畫打下穩固金錢基礎
圖/pixabay
撰文:廖一聰
雖然多數國人已意識到退休規畫的重要性。但如何規畫才能在退休後既維持生活品質,還能擁有更多的自由與選擇?可從以下6個面向規畫,爲自己打下穩固的退休基礎。
1.瞭解退休規畫的基本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在職場生涯中提前規畫未來的退休生活,確保自己在不再工作後仍能保持穩定的收入來源。而規畫內容應包括:退休年齡與生活目標的設定、預估退休金需求缺口及資金的積累方式。
2.分2階段執行財務規畫:
退休規畫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退休金的累積,可分2階段執行。首先,建立一個強健的儲蓄習慣,將每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專門的退休金投資帳戶中。接着是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等。在進行投資時,應該遵循風險分散原則,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工具。
3.運用政府與企業提供的退休金制度:
臺灣的勞工保險、勞退新制等,每月從薪資固定扣繳一部分,這些退休金計劃會在退休後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建議勞工可自願提繳6%的薪資進入勞退基金,不僅有節稅的好處,更有助於爲未來退休生活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另外,許多企業也會提供退休金計劃,通常會由公司提撥一定比例的資金,如員工持股(福利儲蓄)信託或企業年金等,員工參與可在退休時獲得更多的保障。
4.提早規畫稅務計劃:
透過合法的節稅策略,可顯著減少自己在退休後的稅務負擔。如自提6%退休金或分年分次給付退職所得。另外若有投資股利收入,高所得者可選擇股利所得分離課稅,或不參與除權息來降低股利所得。
5.購買健康醫療與長照保險:
爲了確保在退休後能持續享有充分的醫療保障,需購買適當的商業醫療險,尤其要及早投保長期照顧保險,以應對未來可能增加的看護照顧花費的需求。
6.做好退休後的生活規畫:
退休生活的規畫不僅只是金錢面向,還包括安排時間和生活方式。例如可選擇更悠閒的生活,或是繼續參與社會活動、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等。無論是哪種方式,預先規畫可確保自己在退休後不會失去生活的動力和目標,人生也會更加充實。
退休是每個人最要重視的長期財務目標。儘早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生活目標、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進行合理配置,加上稅務與健康的規畫,可奠定穩固且無憂的基礎。現在就開始規畫退休生活,爲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吧!(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爲臺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成員、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本文獲「Smart自學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你每年少領6萬元嗎?勞保、勞退外,還有1筆隱藏版退休金,「這羣人」別忘了領!
▶退休要準備很多錢,很難達成?別被想像數字迷惑,達人教你用2數字準備退休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