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免費治療、虛構住院費用,最高法通報醫保騙保犯罪典型案例

2025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醫保騙保犯罪典型案例。在兩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騙保案例中,醫院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通過推行免費治療、虛構住院費用等多種方式騙取鉅額國家醫保基金,最後多人被判處有期徒刑。

案例顯示,2018年1月,重慶某醫院註冊成立,2019年5月成爲定點醫療機構,被告人杜某君系實際負責人。經營過程中,杜某君推行讓病人低價或者免費住院治療、向“大額病人”返利等做法,通過醫生、醫助等工作人員向病人宣傳、病人“老帶新”等方式,吸引大量中老年醫保病人住院治療,並採取先開住院證辦理住院手續再開檢查單,或者雖先開檢查單但在檢查結果出來之前便辦理住院手續等方式,將有住院意願的病人全部收治入院,提供吃藥、霧化、輸水等基礎醫療服務,並大量開具高利潤抗生素等藥品。

爲了使上述人員符合住院要求和逃避查處,杜某君指使或者默許醫生、醫助與檢驗科醫技人員互相配合,修改住院人員的血常規檢驗報告、DR檢查報告等,並將住院期間產生的藥費、檢查費等通過醫保報銷,騙取國家醫療保障基金390餘萬元。

本案經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一審,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被告人杜某君作爲定點醫療機構的實際控制人,指使工作人員弄虛作假,篡改醫學檢驗數據,製作虛假病歷,使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入院治療,騙取醫保費用,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爲已構成詐騙罪。依法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杜某君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

在另一起案例中,2016年9月,被告人艾某忠爲主出資成立山西省大同市城區某醫院有限公司並任法定代表人。2018年初,該醫院成爲醫保報銷定點醫院。2018年12月,醫院更名爲大同市平城區某醫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爲艾某宇,但實際控制人仍爲艾某忠。艾某忠多次召集艾某宇等人商議騙取國家醫保基金。

該醫院到周邊各地(縣區)吸引、招攬病人住院,鼓勵、安排本院職工及家屬住院,內科和骨科兩大科室主要負責,其他科室輔助配合,採取虛增藥品進價、藥品重複入庫、虛增臨牀用藥、檢查費用、虛報牀位、空掛牀等方式和手段,大肆提高、虛構住院費用,製作假病歷,將虛假數據上傳醫保中心,騙取國家醫保基金。截至2020年底,醫院虛報金額970餘萬元,其中未撥付金額200餘萬元,系詐騙未遂。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被告人艾某忠等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通過虛增藥品進價、藥品重複入庫、虛增臨牀用藥、檢查費用、虛報牀位、空掛病牀等方式,大肆提高、虛構住院費用,製作假病歷,將虛假數據上傳醫保中心,共同騙取醫療保障基金,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爲均已構成詐騙罪。法院依法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艾某忠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其餘各被告人分別獲刑。

最高法表示,本案是民營醫院及其工作人員通過虛增藥品進價、藥品重複入庫、虛增臨牀用藥、檢查費用、虛報牀位、空掛牀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的典型案例。民營醫院在充實醫療力量、保障人民羣衆就醫、購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有的民營醫院及其工作人員爲獲取非法利益,採用虛假手段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嚴重危害醫療保障制度健康持續發展,依法應予懲處。

最高法介紹,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醫保騙保犯罪,重點打擊幕後組織者、職業騙保人等。2024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醫保騙保犯罪案件1156件2299人,一審結案數同比增長131.2%,挽回醫保基金損失4.02億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