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需着眼長遠再加力

中國商報(記者 彭婷婷)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推動房地產市場企穩,從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佈的數據來看,相關措施成效明顯。6月,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整體繼續收窄。上半年,部分核心一二線城市表現出較強的市場韌性,新房二手房成交活躍,土地市場熱度不減。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房地產總體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價格總體降幅變小、資金來源改善、企業化債工作有序推進、市場庫存連續4個月減少。但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銷售面積和價格同比還都在下降,房地產築底轉型是一個過程,這是正常現象,要以更大力度來推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房地產築底轉型之路充滿挑戰,此時國家統計局強調以更大力度推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無疑爲市場注入了更強的信心。而廣闊的市場潛力也不容忽視,各熱點城市新市民、年輕人數量規模較大,但住房自有率卻相對較低,剛需基礎仍大。

推進房地產止跌回穩需要着眼長遠再加力,政府、企業和市場應形成有效合力。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政策工具箱,在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不僅要在需求端繼續發力,放寬限購、限貸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等,釋放一定的購房需求;更要在供給端進行改革,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不同人羣的住房需求。同時,還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規範市場秩序,防止投機炒作行爲死灰復燃。

更多政策利好正在密集釋放。例如,6月4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評選結果公示》,擬支持北京、天津等20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6月13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對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着眼長遠,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後破,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要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面對政策利好、市場需求,房地產企業也要主動作爲,不能再依賴過去高槓杆、高週轉的發展模式,而應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品牌建設,向多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好房子”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該模式着重推動行業從“重速度、重規模”的粗放式發展向“重品質、重服務”的高質量發展轉型。這一模式的構建不僅迴應了居民對住房品質提升的現實需求,也爲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新發展動能,還能進一步帶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

一些企業已行動起來,中海地產、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等房企陸續公佈了“好房子”產品系的具體內容及標準,“好房子”項目也密集進入市場。多數房企目標不再僅限於提升得房率、優化陽臺設計、增加層高、設置架空層或風雨連廊等顯性標準,而是更加註重解決行業普遍痛點問題,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還有企業不斷拓展整合商業、養老、長租公寓、醫院等資源,豐富居住的內涵與價值,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容忽視的是,企業自身也要加強風險管理,合理控制債務規模,優化財務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

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是一場攻堅戰,不能有絲毫懈怠。各方應持續聯動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只有以更大力度、更果斷的措施推進市場有效轉型,才能讓房地產市場真正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