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險資入市力度升級!股票投資風險因子調降10%,千億級資金有待增援

5月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爲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穩市力度,下一步將推出三條措施繼續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一是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範圍,近期擬再批覆600億元,爲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二是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動長週期的考覈機制,促進“長錢長投”。

自2023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調整股票風險因子以來,在持續低利率環境倒逼下,保險資金持續加大股票配置比例。據中泰證券測算,假設本次針對險資持有的滬深300股票風險因子下調10%,在50%滬深300成分股配置假設下,考慮風險分散效應前靜態釋放最低資本爲364億元,若如果全部增配滬深300,對應股市資金達1349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三條措施有助於穩定資本市場,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而言,加大對股票資產的配置並長期持有,可以更好落實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並聚焦與長期負債的匹配,實現穿越週期的經營。

三條措施增加長期資金供給

“擴大試點範圍,可以通過增量資金注入直接提振市場信心;調降風險因子10%,可以降低保險公司權益投資資本佔用,釋放資金空間;長週期考覈可以減少短期業績壓力,引導資金聚焦長期價值投資。”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教授朱儁生接受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對資本市場而言,(三條措施)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給,有助於穩定資本市場。

朱儁生還表示,對於保險機構而言,可以增加權益資產配置,對衝低利率環境下固收類資產收益下行壓力,實現資產負債匹配優化。對於實體經濟而言,通過優化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等政策,進一步拓展保險資金入市空間,促進“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認爲,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和投資風格穩健等特性,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是支撐股市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大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力度,有利於減少股市波動,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完善資本市場功能。

所謂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指的是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股票,並長期持有。

去年9月,中央金融辦和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構建“長錢長投”制度環境的重點工作安排。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要點之一是提升實際投資比例,包括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擴大等。

公開信息顯示,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始於2023年10月。目前已兩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有8家保險公司獲批參與試點,合計規模達1620億元。加上本批次600億元,合計規模將達2220億元。

中泰非銀分析師葛玉翔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長期股票投資試點通過“長股投+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權益工具組合,降低權益資產市值波動對於淨利潤的影響。Wind顯示,首批試點的鴻鵠基金於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先後進入伊利股份、陝西煤業和中國電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下調10%

2023年9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在不調整償付能力紅線的前提下,在最低資本要求、股票投資風險因子等方面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通知》明確,對於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爲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爲0.4。

據悉,風險因子調整後,權益資產的風險最低資本消耗也將降低,這也將在不加大資金佔用的情況下,進一步釋放險資進行權益投資的配置空間。

據中泰證券估算,假設本次針對險資持有的滬深300股票風險因子下調10%,在50%滬深300成分股配置假設下,考慮風險分散效應前靜態釋放最低資本爲364億元,若如果全部增配滬深300,對應股市資金達1349億元。如果不增配股票,則改善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幅度1.4個百分點。

在周瑾看來,中央和金融監管機構過去一段時間通過逐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範圍,增加試點企業和資金量,並在考覈機制和資本約束規則上予以優惠鼓勵。之前監管部門出臺了實施方案,針對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資金進入A股的比例和穩定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考覈標準,三年到五年週期的考覈指標權重不低於60%,有效推動了長期考覈機制的落地。此次又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調降10%,這對於資本緊張的保險公司是一次鬆綁,也能推動其釋放更多的資本以支撐進一步加大資金入市的力度。

今年1月,《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及,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週期考覈,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覈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週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

談及建立長週期考覈機制,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建議,可以考慮允許險資持倉核心指數成分股,以成本法估值,可大幅釋放權益配置空間。

“我國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嚴重不足,平均佔比不到10%,而監管上限高達30%。這一巨大的差距反映出保險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的謹慎態度,主要是在於對權益資產公允價值波動風險的擔憂。”在王國軍看來,若實施成本法計價政策,將有效緩解保險公司“怕波動、不敢投”的心理障礙,釋放出巨大的權益配置空間。“這不僅有助於提高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還將爲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的資金,改善市場資金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