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解決羣衆急難愁盼
7月30日上午8點剛過,重慶市雲陽縣紀委監委信訪室幹部劉燁已坐在電腦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打開“雲聲迴響”治理平臺,運用平臺的羣衆問題分析模型和問題線索篩查模型,將識別出的羣衆反映較爲集中的一般問題和共性問題推送給相關部門。
“雲聲迴響”治理平臺是一個以數據爲核心驅動力的綜合治理平臺。平臺貫通整合了該縣“民呼我爲”“‘141’基層智治”等10餘個渠道的數據,目前已覆蓋全縣42個鄉鎮(街道)、69個部門(單位)。
“在整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羣衆反映問題多頭分散,部門聯動協同不夠,導致辦理質效不高,與羣衆期盼有差距。”雲陽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爲破解監督工作中的難題,該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搭建起“雲聲迴響”治理平臺。“平臺實現問題全量歸集、精準分析研判、分級分類交辦、多維立體評估等功能,切實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完善社會治理。每條問題轉出後,平臺將實時跟進簽收辦理情況,確保快速交辦、高效解決。”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持續深化整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着力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紀檢監察機關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優化具體工作方法,加大下沉指導、公開接訪、帶案下訪等工作力度,及時發現、推動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前提是要及時、精準發現民生所需、基層所盼。
爲進一步推動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紀委監委統籌市、鎮、村三級紀檢監察力量,進一步拓寬問題線索來源。一方面,構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一體化監督格局,由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派出9個蹲點督導組,聯合各鎮村監督力量,下沉村級產業項目一線開展調研監督;另一方面,強化日常監督,充分發揮村級紀檢委員的“前哨”作用,由羣衆點單,鎮紀委統籌,村級紀檢委員每月選取1至3件重點線索跟進監督。此外,加強與不同層級職能部門的協同聯動,建立問題接訴即辦、移送、會商機制,打破信息壁壘,推動精準發現並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問需於民、爲民解憂,才能讓羣衆真切感受到整治的效果。
“阿姨,平時過來吃飯方便嗎?這裡的菜色怎麼樣?”前不久,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紀委監委聯合區民政局一同赴該區和孚鎮某村養老服務中心,瞭解老年人助餐情況。
養老服務關乎民生福祉。今年3月以來,南潯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民政工作的區領導分別組織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紀檢監察室、信息化科室,區民政局、區大數據服務中心等科室和部門的骨幹力量,通過實地走訪養老服務場所等方式,查找民政養老領域存在的政策保障落實不到位、養老資金監管漏洞等方面問題31個。
“既要及時發現羣衆急難愁盼,又要切實解決問題。”南潯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區紀委監委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明確責任單位、整改舉措和整改時限,確保“件件整改、條條閉環”。在此基礎上,該區紀委監委對問題相對集中的領域和共性問題,在省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構建組合式模型,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問題發現和預警能力。目前,平臺已構建“僞造服務套補貼”“放任不管謀利益”等模型13個,發出紅色預警59條。根據相關線索,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挽回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去年,江蘇省揚州市紀委監委結合移交線索、信訪反映等情況,將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突出問題作爲切入口,推動解決物業履約不到位、資金管理不規範等問題169個。今年,該市瞄準物業管理服務中的問題短板持續深化整治,開展公共收益問題監督檢查。
揚州市紀委監委第十四派駐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張翽介紹:“我們在日常監督中發現,多個住宅小區物業存在電梯廣告、車位租賃、公共場地出租等收入。這些公共收益底數大,但賬目管理不透明、不規範,存在一定廉潔風險,所以將其列爲今年深化整治的重點,深挖背後風腐問題。”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公共收益問題監督檢查已推動746個小區規範公示公共收益1704萬餘元。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在全市範圍內抽取14家公共收益底數大且由物業企業代管的住宅小區開展第一批試點審計,充分發揮審計隊伍專業特長,保障業主知情權與收益權。(記者 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