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末日景象!馬太鞍堰塞湖如大峽谷荒蕪 溢流口駭人最新畫面

探勘小組成員在堰塞湖畔合影。(張景淮提供)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爆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造成多人罹難、失蹤。因堰塞湖位處高山無路可達,林保署花蓮分署分別派遣兩支9人及6人小組步行踏堪,其中萬榮分隊成員,直達溢流口及下方山谷,兩側山崩造成的地表破壞,水量仍相當大,透過畫面就能瞭解當地險惡。

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林田山事業區第118、122林班,湖區周邊地形非常險峻陡峭,多處斷崖,險象環生。花蓮分署與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東搜)及高山協作團隊組9人探勘小隊,自「光復林道」、與6人「萬榮林道」進入堰塞湖區,沿着險峻山地實地踏勘。

堰塞湖面呈現一片死寂。(張景淮提供)

河谷呈現如大峽谷般荒蕪。(張景淮提供)

萬榮小隊成員之一的「山獸」張景淮8日在臉書表示,他們由萬榮林道入山,翻越棱線進入馬太鞍溪流域,嘗試開路接近堰塞湖以利後續的監測,包含他在內1行6人,10月2日出發,花了5天半進行探勘任務,於7日平安返回。

溢流口水勢仍相當湍急。(張景淮提供)

溢流口水勢仍相當湍急。(張景淮提供)

張景淮說,「我們由乾溝垂降至山崩所形成的荒原,接着在烈日與滾滾泥水中朝匯流口下溯,抵達已下切超過80公尺的馬太鞍溪主流,隨後再以十字鎬挖路上行至堰塞湖出水口,一旁浪花飛濺的激流警告着我們絕不能有任何失誤,山壁上隨時可能崩落的土石,也讓隊員們一路繃緊神經,很幸運的我們平安完成了這次的任務,讓後續的監測得以持續進行。」

支流地勢險惡,隊員顯得相當渺小。(張景淮提供)

支流地勢險惡,隊員顯得相當渺小。(張景淮提供)

林保署花蓮分署特遣隊隊員樑聖嶽形容,溢流口附近是爛泥巴,機器過去可能連移動都是問題,目前的狀況會陷入。

林保署花蓮分署特遣隊總籌張光承表示,「棱線是斷頭的狀態,所以我們才決定走溪谷溪溝線,然後再做兩段的落差的垂降這樣。山體都還在不斷崩落當中,顯示那邊的地質或現在的條件狀態是比較脆弱的。」

側邊支流一景。(張景淮提供)

溪流仍相當湍急。(張景淮提供)

花蓮分署人員表示,當地根本沒地方掛繩,只能靠大石頭或小樹來支撐,20層樓高一段一段垂降下去,小心之餘更要跟時間賽跑。林保署表示,此次行動成功確認林道至崩塌區現況,與堰塞湖溢流變化,爲後續防災決策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