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家暴男釀憾事!保護令為何阻止不了?律師3點分析:關鍵時刻這樣做
土城駭人命案引起社會譁然,律師蘇家宏提醒「保護令」並非萬能,也得學會自保。本報資料照片
文.陳彥沄
保護令如同法律,是道德的最後一道防線
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當受害者於家庭暴力中處於弱勢、受到人身安全的危害時,可以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保護令爲受害者提供法律保障,禁止施暴者接近、接觸、通話…等,禁止施暴者靠近受害者,命令加害者遷移至他處,以保護受害者免於再受到傷害。
如施暴者違反保護令,例如:持續跟騷、以暴力威脅…,便可以依法逮捕施暴者。保護令就如同法律,提供法源依據讓第三方能夠以公權力介入,也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保護令非免死金牌,仍需有實質上的保護
律師蘇家宏在臉書上表示,保護令是創造保護的「虛擬界線」,也並非沒有用。違反保護令者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是法律明確規範的刑事責任,保護令創設了一個「虛擬保護界線」,只是保護令需要警察與司法單位的執行,才能發揮實質保護的功效。
蘇嘉宏也提醒,即便有保護令在身,面對家庭暴力,「遠離」絕對是上上策,警察不可能隨call隨到,也不可能24小時保護不管是遠離現居的住處,甚至是躲起來,不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在哪裡或是不要落單都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蘇家宏:此次案件凸顯「預防性羈押」的重要性
綜合媒體報導,案發前一日謝姓男子雖違反保護令,但事發當下謝姓男子爲第一次違反保護令,再加上雙方爆發口角衝突後,謝姓男子行爲屬「破壞物品」而沒有實質上的肢體暴力,纔會判爲「情節輕微」而無保請回。
蘇家宏提到,在法律實務上要讓「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必須提出足夠的證據,例如:家暴犯已經多次傷害人的事實,也有放話要殺人、毀損多樣物品、家暴犯有跟蹤埋伏情形、攜帶凶器…等,否則被駁回的機會也相當高。此次的悲劇也凸顯出「預防性羈押」的重要性。
無法理性溝通,先自保再說
蘇家宏說,夫妻或是情侶之間的暴力往往更爲兇險,談感情本就不是一件「理性」的事情。
蘇家宏提到,曾經經手不少件太太被丈夫打得鼻青臉腫的家庭暴力案件,發現有些男人藉着男女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關係,利用很多女人因爲愛而包容,或不知該怎麼面對,讓這暴力男行徑越來越囂張。有愛不等於有理性,會動手的人從不會因爲愛就收手。
保護令對多數的施暴者有遏止作用,但如果遇到的是不理性、無法溝通、失去理智的瘋子,甚至因取得保護令而激怒對方的話,建議搬離原住所或至庇護所,離開原本的生活圈,讓對方找不到自己,並隨身攜帶防狼噴霧,避免直接衝突,纔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本文網址及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定期清持股,「賣太早」纔好!他1年賺76%、40歲財富自由:股票沒賣就是紙上富貴「4個訊號研判出場」
臺光電股價最慘5元,22年後叩關千金股,如何讓蘋果、輝達沒它不行?鐵血掌門經營心法解密
連0056都撐不住,00919會降息?大賣長榮自拆招牌,「金融股化」拉警報...高息ETF恐退燒的致命關鍵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