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又出爛尾招術 川普港口費根本壓不住中國造船能力

川普要徵收港口費除了增加航商的營運成本之外,對打壓中國造船能力幾乎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圖爲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圖/美聯社)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宣佈對中國建造與營運的商船徵收港口費,其目的在打擊中國的造船業。這項所針對的不只是商用船舶的建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打壓中國建造軍艦的能力。不過許多專家都認爲,美國此舉除了在短期內增加航商的營運成本之外,對打壓中國造船能力幾乎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就像關稅一樣,川普此舉只會增加商業成本與擡高物價,也是註定要成爲他任期內的另一項爛尾政策。

川普政府認爲,中國造船能力獨霸全球讓自詡爲海洋強國的美國臉上無光,而中國造船能力的快速成長來自於官方的補貼與政策支持,因此只要增加中國船舶的營運成本,就能壓制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按新出臺的港口費率,大約會對中國船舶與航商增加約80%至250%的運費成本,而且還會逐年遞增。此舉等於是完全阻隔了中國航商與船舶營運美國航線的可能性,同時也會大幅擡高全球航運價格。

川普徵收港口費的目的是打擊中國造船業,這其中除了商業與經濟考量,還有壓制中共建造軍艦能力的戰略思維。(圖/美聯社)

除了削弱中國航運業的競爭力之外,川普更深一層的考量則是打擊中國造船業,這其中除了商業與經濟考量,還有壓制中共建造軍艦能力的戰略思維。其實把中國造船能力視爲美國的戰略威脅是在拜登政府就開始的,這也意味着民主、共和兩黨視中國造船能力爲美國國安威脅有充分的共識。

美國對中國造船能力感到不安近幾年來一直是極嚴肅的國安話題,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國,在2024年全球新造商船中,中國佔53.3%,穩居世界第一,其次是韓國和日本,兩者合起來佔有42.36%,排名第4的美國則只佔0.11%,全球正在營運的商船船隊約有20%是中國航商與中國建造的船舶。

中共強大的造船能力不只有助於商業競爭,還是軍事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圖爲大連造船廠5艘軍艦同時在船塢中建造。(圖/騰訊網)

而更令美國感到威脅的是,中共自2014年起,其現役軍艦的數量就超過了美國。中共海軍大多是小型艦艇,大型航母數量較少,總噸位已經達到美國的45%左右。中共建造軍艦速度很快,過去10年新建軍艦數量是美國的2.3倍,與美國總噸位的差距也快速拉近。

美國國預算辦公室因此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之所以能造出更多新軍艦,是因爲主要造船廠都是國營,靠政府補貼以價格戰搶下更多海外訂單,再用這些民用船舶的收入支持軍艦的開發與建造。如此一來,徵收中國船舶港口費雖然只針對用船舶,但削弱中國造船業的成長也能同時壓制中共建造軍艦的速度與規模,這對美國全球戰略也有極重要的作用。

美國認爲中國之所以能造出更多新軍艦,是靠政府補貼以價格戰搶海外訂單,再用這些民用船舶的收入支持軍艦的開發與建造。(圖/美聯社)

其實中國造船業快速成長的因素還是離不開美國。2008年美國暴發金融危機時,中國建造的商船噸位只有全世界的5%,不到日韓兩國的1/4。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新船訂單連續暴跌16個月,日韓兩國造船業用3年時間消化掉存量訂單,勉強還能維持。到2011年新訂單開始枯竭,日本造船噸數連跌3年,業績直接腰斬,以致造船行業被迫裁員1/3,類似的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又出現了一次。

到去年爲止,日本新造商船噸數恢復到2000年的水準,韓國則恢復到2007年的水準。這段期間中國政府提供了近千億美元扶持造船業,快速擴增國有航運公司的船隊,加快升級與建造基礎設施,對日韓造船業形成後來居上的優勢,同時也帶動了鋼鐵業的快速復甦。從時機上來看,這是極佳的時間點加上正確的決策與國際環境形成的機遇,讓中國造船業快速升級造船業基礎設施,建構起梯隊式的產業結構,在造船技術與資本上形成全球化格局。

中國政府提供了近千億美元扶持造船業,對日韓造船業形成後來居上的優勢。圖爲黃海造船廠。(圖/路透)

據估算,2010~2018年中國造船和航運業總共吸納了約1320億美元的投資。中國建造的新船,不僅價格比日、韓歐低,交貨期限還更短。這段期間中國吃下了全球80%貨櫃輪以及30%的天然氣運輸船的新船訂單,工期整整排到2033年。

相較之下,美國海軍到2024年只有不到40%的艦艇能按期完成檢修維護。國防部給17座海軍造船廠進行設備升級,只進行18%工程就出現進度延誤3年、費用超支400%的窘態,配合的民用造船廠則出現人力不足甚至關廠倒閉的問題。其實美國軍民兩用造船廠投資不足、開工不足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大約30年。2024年全球74.1%的新造船訂單由中國承接,韓國排第2,佔比12%,日本排第3,佔比5%,美國要在現有的條件上追趕中國可能性極低,就算要硬撐也撐不了多久。

美國海軍到2024年只有不到40%的艦艇能按期完成檢修維護。圖爲在美國奧斯托造船廠建造的瀕海戰艦。(圖/路透)

中共外交部對美國徵收中國船舶港口停靠費政策表示,此舉「只會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這也是絕大部份美國專家的共同看法。港口費最終還是一種變相關稅,與其他新增的關稅一樣,既救不了美國的製造業,也救不了造船業,硬在美國本土搞下去,恐怕也跟川普其他政策一樣走上爛尾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