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券商資管債券型產品一季度收益水平:回報率領跑的“尖子生”是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餘紀昕 上海報道
一季度"賽程"收官,券商資管債券型產品之間的業績競爭正呈現白熱化態勢。
尤其在開年以來債券市場的持續高波動環境下,底層資產主要投向債券的券商資管產品在收益表現上明顯拉開了相當差距,"你追我趕"的角逐格局已然形成。
3月2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發佈2月份的私募資管產品月報。記者梳理現有數據發現,新增備案情況來看,今年1-2月合計新備案規模552億元,相較去年1-2月同期的485.41億元來說,規模增長熱度不減。
投資類型上,2月備案的私募資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設立規模最大。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備案數量爲345只,設立規模達283.63億元。從存續情況來看,截至今年2月底,私募資管中固收類產品存續數量爲15,951只,存續規模達90,440.19億元,規模佔比74.24%。固收類資管產品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現在都佔據私募資管產品行業的主要地位。
因爲3月份的月報現未發佈,一季度完整統計區間的數據情況還未可知。不過,有券商資管產品渠道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今年3月其所在機構主營的固收類產品受債市一度大幅下跌的影響,其間贖回情況還是較爲明顯。
在如此龐大的產品梯隊中,現下誰纔是收益一馬當先的"尖子生"產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Wind最新數據,整理了上述類別資管產品這段時間所交出的“成績單”。
今年一季度,表現最拔尖的一隻券商資管固收產品,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做到了9.11%的總回報;與此同時,排名墊底的產品則錄得-11.03%的負收益,顯示其策略調整需求已然十分迫切。
券商資管固收從業人員怎麼看待此番業績表現?
“說實話現階段有點難做。”有券商資管固收投資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債市行情走向震盪加劇,“今年可能還是得讓客戶降低收益預期以及穩定資金渠道,配置上要做好收益和流動性的平衡。此外,我們也正在嘗試做利率債和可轉債的交易來達到收益增強。”
“沒有去年年底那麼激進了,我們謹慎看多。”另一位券商資管固收部信用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在他看來還是會採取“固收+”策略,在增配轉債的同時,也考慮再投些美元債。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總回報達3%以上的券商資管債券型產品共有31只,其中實現4%以上回報的產品有15只,5%以上的有7只。而該類別產品一季度的平均總回報水平僅在0.23%,較去年同期的0.72%下降不少。
其中,業績“尖子生”產品的名號花落誰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領跑的是“第一創業可轉債靈活配置1號”,其9.11%的總回報較同類產品平均水平高出8.88%,優勢極爲明顯。此外,“中信證券信信向榮同業存單”“國金資管鑫熠20號”“銀河穩盈20號以及銀河融匯26號(RH2606)”等數只產品同樣在投資收益表現上跑得又快又穩,均實現了超過5%的回報率。
資料來源:Wind,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
時間聚焦到最近一個月,“國金資管鑫熠14號”和“國金資管鑫熠24號”則以超過2%的回報率領跑。
就一季度絕對回報表現而言,“中泰攬月2號”7.38%的平均正收益表現最爲突出,遠超該產品賽道0.25%的平均值和0.42%的中位數水平。
將目光轉向開年表現欠佳的"困難生"產品,一季度總回報爲負的券商資管債券型產品不在少數。
總回報虧損超過2%的產品多達9只,這些產品明顯跑輸行業平均水平。據Wind,目前業績暫時墊底的是“中泰赤月9號(今年以來總回報-11.03%)”和“中泰赤月10號(今年以來總回報-8.40%)”,這兩隻產品該階段的虧損幅度均超過8%。“尖子生”和“困難生”名單都有中泰證券資管,有些出人意料。
與2024年一季度相比,當時總回報負值最大的“華金鴻盈21號”虧損幅度僅爲-5.83%。而今年一季度在債市收益率走向的大起大落之下,這些投資策略選擇不佳的產品業績就更爲慘淡,尾部產品業績落後的差距明顯有擴大之勢。
透視到底層資產層面,券商資管債券型產品各自重倉的個券方向差異顯著。
記者截取一季度收益名列前茅的“第一創業可轉債靈活配置1號”“中信證券信信向榮同業存單”兩隻產品在去年末分別的底倉標的情況,從配置情況來看,除常規國債品種外,兩隻"優等生"產品在個券選擇上呈現出三大特徵:一是信用評級高度集中,主要配置AAA級高信用評級債券,嚴格控制違約風險;二是品種覆蓋多元,投資組合中可轉債、公司債、二級資本債、中期票據等品種均有配置;三是發債主體以國企爲主導,整體呈現審慎穩健的策略風格。
據悉,業內大多將國債作爲理想底倉,雖票息偏低但安全性最優;但要在激烈競爭中持續勝出、吸引投資者資金持續流入,還是要引入高收益品種以拉昇投資組合整體的收益水平,這就需要投資團隊在擇券看資質上有精準把握的功底。
“中信同業存單這款產品年化收益率做的很可觀,但我看到收益是跳漲的,這有可能是規模變動引起的淨值變化。”前述券商資管固收投資經理對記者補充分析道。
某國有證券資管子公司固收業務總監則告訴記者:“一季度各個產品差異明顯可能還是在於轉債的倉位區別,整體純債估值收益率是上行的,轉債表現比較好。今年我覺得債券機會不會特別大,行情可能進展很快,整體還是震盪爲主,年內收益確實不好做,只能從波動資產找收益,我們自己會增加轉債的策略進行增厚。”
在專業人士看來,2025年開年至今的擇券思路有何方向上的轉變嗎?
前述券商資管信用研究員告訴記者:“我們目前整體策略是降低久期,提升組合流動性;在可轉債方面,核心關注點還是條款博弈,會去重點從市場中篩選正股市值處於歷史底部的個券,經過嚴格考察後再納入投資標的庫。”
“我認爲如果做好跟蹤研究,可轉債投資可以針對不同行業適度進行信用下沉。”前述固收投資經理稱,可轉債信用下沉的前提是做好詳盡的財務調研分析和信用風險等級評估。在行業選擇上,會優先考慮處於高景氣度行業的發行主體,或是像消費行業這類現金流相對穩定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
前述固收業務總監對記者稱,他們將密切關注權益市場的投資者情緒轉變和風格趨勢動向,結合自身團隊對發債主體的持續跟蹤研究,在大小票中間輪動切換;最近考慮會在倉位上更偏向紅利和平衡型一些。